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30多年,他用精湛医术解除38万患者的病痛;40多万公里,他巡诊的足迹踏遍天山南北,把健康和温暖带给各族群众。他,就是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以下是中央台记者刘鹏、孙崇峰采制的报道:《一名军医的无疆大爱》。
早晨9点,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一台腹腔镜手术,像这样的手术,庄仕华平均每天要做30个。可在20多年前,肝胆外科手术却还是个大难题。
庄仕华:新疆是胆结石的高发地区,传统的开刀对病人的损伤很大,我在不断的思索,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能解决病人的痛苦吗?最后看到治疗胆结石微创手术。
1992年,庄仕华主动到北京学习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为了熟练掌这项技术,还找了很多道具,做起了"模拟手术"。和庄仕华共事20多年的肝胆外科护士长于晓萍回忆起这段经历,还历历在目。
于晓萍:我们最早一上午只能做2例手术,后来他突然拿来一堆葡萄,我说你拿葡萄干吗?他说葡萄和胆囊一样,如果把葡萄皮剥的均匀了,那么胆囊也剥的均匀了,我们的手的稳定性就好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都在练,后来做手术我们从早上一台手术变成2台,然后6台、8台,到最后他一上午可以做到49台手术。
在万粒剥离实验后,庄仕华练就了一手绝活:一台手术不过10分钟,单纯剥离胆囊最快只要47秒。
庄仕华:现在就是说,把所有的工作准备好,单纯的切胆囊,剥胆囊好做的,一般就是1分到2分钟。为什么要求速度和质量呢?因为病人躺在手术台多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性,而且用的麻醉药越多,对病人的恢复越慢。
"学习医术是为治病救人,服务群众才有真正的价值"。在庄仕华的手术记录中,上有102岁的耄耋老人,下至1岁9个月的幼童,无论手术风险有多大,庄仕华总是挺身相救。维族战士沙拉木来到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就医时,一瘸一挂的行动不便,庄仕华院长亲自带着他检查身体,并联系医院为其做手术,住院的日子里,庄院长每天都送来他爱吃的羊汤给他补身体,回想起这些,沙拉木总是眼泪止不住。
沙拉木:我手术后的7天,他就端着个保温桶过来,最少的是一天送一顿饭,他喂我吃羊肉汤的时候,我就在眼泪不停的流,虽然说又不相识,而且不同的民族,但是院长就是跟我亲哥哥一样。
在采访的时候,记者发现医院的墙上挂了大概有一万多面锦旗,都是患者送来的,有各民族的群众,还有来自国外的患者,每面锦旗背后都是这些患者对庄仕华的感激之情。熟悉庄仕华的各族群众都说,他的时间是属于病人的。身为院长,不管院务工作多么繁重,他每天坚持用三个小时逐个查一次病房。晚上9点,庄仕华像往常一样开始查房了。
扎根边疆30多年,庄仕华始终把各族群众当亲人,先后捐助60多户各族贫困患者,30多年义务巡诊,为各族群众送医送药38万人次,义务帮助19家偏远贫困农牧区医院改善医疗条件,以赤诚的态度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看病送药,被评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感动新疆十大人物"。谈到未来,庄仕华想的还是服务好每位患者。
庄仕华:我庄仕华永远是一个医生,不管活到年纪多大,都要老老实实的看病,看好每一个病,做好每一个手术。向更多的群众宣传好卫生防病知识,这就是我的追求,能够做一点有利于提高各族人民健康的事情,这样我高兴。
来源:中广网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