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的不仅是城市,还有受伤的心灵
在舟曲,有一些人总是让我们感动。
刘飞是圆心曲社会心理援助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去年9月,他从北京来到舟曲,现在已经坚守了快一年了。刘飞说,来舟曲后他最骄傲的事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恢复起了舟曲的太极拳晨练队。
舟曲以前有一支太极拳晨练队,在泥石流中14名队员遇难了,还有很多队员家里遭了灾,晨练随之中断。刘飞到舟曲后,决心利用自己在太极拳方面的专长把活动恢复起来。第一天,广场上只来了一个队员。现在,已经有100多名队员。
73岁的刘彩兰在泥石流发生前就是太极拳晨练队的队员。因为在泥石流中失去了老伴和女儿,她一度非常消沉。习惯了晨练的她常常来到大家打拳的地方,看大家锻炼,自己却不参加。后来经过刘飞和其他队员的多次鼓励,她终于加入了晨练队,笑容也重新回到了脸上。
除了带领大家打拳,刘飞和他的同事们还会定期走访一些重灾户,并为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的人做咨询。圆心曲社会心理援助服务中心一直在培养舟曲本地的心理辅导员。目前,已经有43名教师和7名社区骨干作为重点人员参加了培训。接下来他们还计划培训一些医务人员。刘飞说,培训熟悉当地情况的志愿者是他们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等到他们离开舟曲,这些经过培训的心理辅导员都可以承担起心理疏导的任务。
藏族小姑娘包拉姆开学就要升初二了,这个假期她过得很充实。“哥哥姐姐们教的物理解题技巧可有用了!还有英语课,也很有意思!”包拉姆所说的哥哥姐姐就是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暑期“三下乡”的大学生们。这个假期,他们在舟曲开展了对中小学生为期10天的暑期辅导。
10天里,既有对孩子们的课业辅导,又有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300多名舟曲的中小学生参加了活动。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感染和帮助着像包拉姆这样经历了灾难的孩子们,让灾难的阴影尽快远离他们幼小的心灵。
在泥石流中,舟曲县电力公司有5名员工死亡、8名员工家属遇难,2名员工家属重伤,40多位员工受到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灾后的电力恢复和重建工作都相当繁重,公司经理虎智峰觉得恢复生产和让员工振作起来同样重要。一年来,有事没事他总爱去受灾职工那里坐坐,平时朋友同事吃饭聚会,都会喊上几个受灾职工……他发现在这种非正式场合,大家沟通更加容易,开导效果更好。
送变电工区副主任刘晋平在泥石流中失去了包括父母在内的5位亲人。他说工作就是他最好的疗伤药。想到自己的工作对于新舟曲建设的意义,觉得生活很充实。4月份重建工作开始后,他更加繁忙了。
舟曲人用实际行动让我们感受着他们的坚强。
薛新民保一家是泥石流的幸存者,灾难的阴影一度挥之不去。时隔一年,当我们再次来到他的小院子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过完年,他给自己的房子垒上了院墙。春天,他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种上了玉米、辣椒、茄子、西红柿。老两口说,女儿出嫁了,现在院里种的蔬菜就够吃了。
李亚涛家原来住在河南新村。泥石流中,虽然家人都逃出来了,但是房子却没了,一家人现在住在廉租房里。今年大学毕业的他即将去乡镇工作。这几天他在家等着分配,还要给上初中的弟弟和年近八十的奶奶做饭。他说,家里都很支持他回舟曲来工作。他也很高兴,因为工作之后家里的负担就会轻一些。
晚上10点多,河南村副支书刘桃瑞才刚刚在县城开完会,回到家里。作为家里的主妇、村里的干部,她非常忙。她最希望的是村里能解决饮水问题,现在又一口井打好了。她高兴地说,水管马上就会通到各家各户的。
月圆村是受灾最严重的村子。村里几百人只幸存了十几个人。村主任何新朝家受灾也非常严重,原本幸福的小康之家只剩下了他和小儿子两个人。如今,这个曾经得到过温总理鼓励的舟曲汉子没有辜负总理的期望。在政府的扶持下,他成立了月圆实业有限公司,带领着村里的人一起致富奔小康。
在舟曲县广电局的门口,李双爱正在自己的花圈铺里忙活着。这个在泥石流中失去了丈夫的女人曾经一度为怎样养活3个孩子而心焦。因为要给孩子做饭,她没有办法像其他人一样去打工。无奈之下,她找到了城关镇政府,申请了一顶帐篷。把帐篷支在自己家的门前,曾经和丈夫一起经营纸货铺的李双爱现在一个人重操旧业。她相信,凭着自己的能力也能撑起这个家。
这,就是重建中的舟曲,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舟曲,充满信心,满怀希望,继续前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