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巡视完11个施工队后还要忙到晚上12点才能睡觉。虽然他话语轻松,但还是能看出他难掩的疲惫。赵长春说,盼望完工的那一天,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去年的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泥石流横断城内白龙江造成回水,形成一个长约3公里、最深达14米的堰塞湖。经过23个昼夜的奋战,舟曲白龙江河道堰塞段才终于疏通。现在,站在舟曲县城,最显眼的一处建筑就是白龙江上建起的白龙江堰塞河道综合治理及防洪工程。防洪工程的标准一般是20年一遇,但为了舟曲人民的安全,这项工程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在峰迭新区,瓜咱坝防洪工程主体也已完工。现在已进入汛期,白龙江水异常湍急,防洪工程已开始发挥防洪度汛作用,为其他灾后重建项目提供防洪保障。
在罗家峪,舟曲灾后重建老城区安置区的施工正在进行。这是一项将地质灾害治理和灾民安置统筹起来的工程。现在26栋楼都已经开工,建筑工人们每天24小时不间断施工,仅两个月时间里,有8栋楼已经盖到了第三层。
潘虎是1号楼的栋号长,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他也是最年轻的栋号长。虽然每天工作要将近18个小时,潘虎说,他一点也不觉得累,就想早一天完成任务。
这些重建中的工程,不但是舟曲新生活的希望,也为舟曲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南峪九寨村的李义昌从前在迭部修公路,一天的工钱最多只有90块钱,现在在县城修排洪沟,一天可以拿到130块钱。
在罗家峪灾后安置工程中,共有80多个舟曲本地的工人。他们中间有些人即将搬进自己亲手盖好的楼里。东街村村民贾生财今后回迁的地方正是自己正在施工的罗家峪。他告诉我们,他和妻子之前都在砖厂上班,现在的工资是当时的两倍多,他很期待搬进新居的那一天。
将来,老城区将按照“该搬迁的搬迁、该避让的避让”的总原则,实施人口“减负”和安全隐患点居民搬迁,将人口规模控制在2.3万人以内,保证行洪通道和其他安全避让空间。
现在,三眼峪已经建成了追思园,作为教育群众、缅怀遇难同胞的纪念场所。将来这里将保留泥石流沟地质地貌和灾害场景并将建设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公园。
峰迭新区是舟曲在灾后开辟的新区,也是重建安置的重点区域。这里将建成一个兼有部分行政管理和旅游服务功能的镇中心,1.5万人将从县城迁到这里生活。
根据规划,峰迭新区将建成80栋6层住宅楼,同时配套教育、卫生等各种基础设施。现在10栋住宅楼的井桩已经打好。考虑到当地特殊的地质结构,每栋楼的井桩都打到了17米,充分保证了工程质量。
舟曲县城至峰迭新区连接线工程也正在建设之中。将来新老城区间将有专门的公交线路,坐上车从老城区到新城区只需要10分钟。
舟曲还建成了新的自来水厂。11眼水源井采用的水都是距地面35米以下的地下水,抽取的地下水经水源井采用以后,再经过清水池和加氯间净化处理后送往洗水井,最后由加泵房输送到用户。现在舟曲老城区可全部使用自来水厂的供水,峰迭新区的管线铺设工程也在加紧进行中。
今后的舟曲电网将新建卫星通信系统,提高电网的抗灾反应能力。峰迭新区将实现双电源供电,供电可靠性将大大增强。同时,在新城区将实现电力线路入地敷设,看不到架空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