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主要展示了近二百种记载着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珍贵历史文献,以珍贵历史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实物和“活态”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十大类中的三十三个项目,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
其中展出的古籍珍品有仅存的敦煌舞谱、最早的印刷品《金刚经》、世界上第一部农业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还有本草学集大成的《本草纲目》、建筑学史上的名作《营造法式》、宋拓《绛帖》等珍贵碑帖传拓作品、《寿养丛书》养生书籍,以及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木板水印的作品和不同时期纸张形态的文献、早期文房用具记载、戏曲民俗文献等等。
展览期间邀请了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现场技艺演示,例如杨柳青的木版年画、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扬州广陵书社的雕版印刷、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等,加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10项;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明传承主题讲座、沙龙和展演共7场,其中包括《临琼听琴——古琴名家名曲赏析会》、《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西传》、《春色如许——昆曲的美丽与忧伤》、《图画怎么变成了文字——中国西南濒危文字文化解读》、《宫廷文房清供》和《黄帝内经讲读会》。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生动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大家能够从多角度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郭书含)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