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音乐活化石”牵手厦门
福建南音是比昆曲更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被称为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福建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不久前,福建南音刚刚正式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部和音,则是让台湾“原住民”布农人蛮声海内外的音乐活化石。“八部合音”即布农人传统的“祈祷小米丰收歌”。每年11—12月之间,布农人举行小米播种祭,为了祈求小米丰收,族群里的男子围成一圈,一起合唱“祈祷小米丰收歌”。歌声一开始,其实只有四部合音,但当音域高到某一个层次时,出现了八个不同的音阶,因此被世人称为“八部合音”。八部合音由偶数位的布农男性围圈演唱,只有旋律却无歌词,没有乐器与舞蹈,保留了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原始的歌唱形式。
在复兴之歌——雷佳海峡两岸青年交流音乐会上,台湾著名音乐人王宏恩合作的台湾《八部合音》将与雷佳演唱的南音形成强烈的呼应,彰显中国传统在两岸的传承延续。
总政歌舞团副团长李福祥致辞
“雷佳代表大陆青年歌唱演员、代表总政歌舞团的青年演员,举办这次海峡两岸青年交流音乐会,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打响复兴传统文化的口号。唱响复兴传统文化的复兴之歌,在流行文化横行的当今社会非常重要。她不仅要用歌声传承传统,更重要的是要用这一代的青年人愿意接受的方式,把传统文化的真善美带到人们的内心里。” 谈到雷佳这次的活动,总政歌舞团副团长李福祥言语中充满期望。
来源:中国文化网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