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中国日报记者在“中国·天津第十七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获悉,天津于家堡金融区将成为APEC(亚太经合组织)框架内的首个“低碳示范城镇”,APEC将把部分基金用于打造高效利用能源及应对气候变暖的都市,其第一号方案的实施对象就是天津。
据悉,在本月举行的“2010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届能源部长会议”上,中、日两国代表提出了“低碳模范城市”的构想,建议打造有助于高效利用能源及实施变暖对策的都市。为实现该构想,日本将在未来3年提供总计10亿日元(约合7525万元人民币)资金作为APEC基金,并把预计第一号方案的实施对象锁定于天津市,并最终确定中国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成为APEC框架内首例“低碳示范城镇”。
于家堡金融区位于天津滨海新区九大功能区之一的中心商务区,是滨海新区的核心地带,按照规划,该金融区占地3.8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为950万平方米,将是目前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金融区,建设投资规模将在2000亿人民币左右。
于家堡金融区以“打造绿色生态区域”为目标,以绿色建筑优化设计与低碳先进适用技术集成为支撑,通过优良的城市环境规划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综合体内的全面低碳排放,甚至是局部区域的“零碳排放”。在低碳环保、绿色生态逐渐成为未来房地产业发展大势所趋的今天,于家堡金融区入选APEC首个低碳示范镇,也显示了中国政府对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视,把低碳绿色建筑作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
在起步区单体建筑设计导则中,于家堡金融区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并组织了国内具有绿色建筑认证、评价资格的顾问公司对起步区绿色建筑方案进行了优化,结合成本、运营等要求,分别规划了美国LEED、国内三星、二星等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同时顾问公司还将在施工图设计和施工阶段给予指导,以确保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
此外,于家堡还积极倡导绿色出行,通过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来提升公共交通在区内的比重。预计未来将有多条地铁线在此交汇,形成“三横两纵”的地下轨道交通格局。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步行交通和地下交通等多种交通模式相结合的交通组织方式,将提升公共交通在区域内的使用比率,相关部门预测,未来于家堡金融区将可以为80%居民和来此的工作者出行提供公共交通方式,其中60%通过轨道交通到达,20%通过公交车到达。
据有关人士介绍,于家堡金融区作为天津市排放权交易所自愿减排联合行动的发起人,和天津市排放权交易所紧密结合,推动实现于家堡金融区建设项目低碳减排目标,利用市场化交易平台和金融创新手段,带动全社会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来源: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记者 融晓铮)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