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010年市区防汛动员会上获悉,自6月1日起,天津市正式进入汛期,全市各有关单位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制度,进入防汛全面备战状态。按照国家防总的部署和兴国市长的要求,全市各级防汛部门已全面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保证责任落实、汛前检查、工程建设、预案演练、城乡排涝、抢险队伍、物资储备、水文测报“八到位”,确保全市度汛安全。
一是责任落实到位。调整完善市、区县和有关单位的各级防汛组织指挥机构,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市、区县、乡镇三级防汛责任制;充实完善市防办调度和抢险两个专家组,为防洪调度抢险提供专家技术支撑。二是汛前检查到位。充分发挥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三位一体”的水务体制新优势,全面开展防汛、城市排水、农村排涝和水库安全度汛联合大检查,严格督查各河系防汛措施落实情况,查找问题,消除隐患,确保防汛组织、预案、措施、队伍、物资“五落实”。三是防洪工程建设到位。加快永定新河治理一期、蓟运河中新生态城段治理、金钟河防潮闸枢纽拆除重建等防汛工程建设,保证主汛期前发挥防洪效益;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骨干行洪河道险工险段治理、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应急度汛等工程,确保汛前发挥效益。四是预案编制演练到位。编制海河流域军地联合防汛抢险预案和防汛预警应急响应规程,修订完善天津城市防洪、蓄滞洪区群众转移和行洪河道防汛抢险等多项防汛预案,积极组织预案演练,提高防汛抢险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城乡排涝措施到位。开展汛前城市排水大会战,检修雨水井、排水机组泵站和泵站集水池,着手实施白堤路、中山门、西南楼三片积水点改造工程,为及时排除市区积水奠定基础;加强农村排涝设施建设,疏浚农村排沥河道71公里,清淤农村干支渠351公里,为农村排涝创造条件。六是防汛抢险队伍到位。本市现有4支国家级、6支市级防汛机动抢险队,由60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组成,分布在防洪南系、北系和市中心城区,装备机械化抢险设施,目前已全部集结到位。各区县也成立了各自的防汛抢险队伍,随时准备实施防汛抢险。七是物资储备到位。涵盖三大类40余个品种、总价值约2300万元的防汛物资和54部大型运输车已到位,今年计划新增的500万元防汛物资正在紧张采购,各大型企业代储的防汛物资也已全部入库,确保防汛抢险物资“备得足、调得动、运得出、用得上”。八是水文测报到位。全市28个国家基本水文站及31个中央报汛站全天候监测雨水情,并实现与国家防总、水利部海委和北京市、河北省防办等专用网络传输,水文数据可在20分钟内上传至市防指、30分钟内上传至国家防总,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据悉,按照市防指统一部署,全市防汛各有关单位于6月1日起全部上汛办公,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禁擅离职守;防汛、防潮、防山洪专用设备全部配备到位,防汛值班电话、电台等通讯设施全部开通;全面检查维护通讯、网络设施,确保汛期信息畅通;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潮情和灾情,加强对水库、河道、堤防、闸涵、泵站等防汛、防潮重点部位和关键部位的巡查,确保一旦发生洪、涝、潮情,各有关单位和人员能够按照应急响应机制迅速上岗到位,全力投入防汛抢险工作,确保全市度汛安全。
来源:人民网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