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是每个人的梦想,现在又不是莱特兄弟时代,想要飞的话其实很简单。”第一次与王工接触时,他用了这句简单的话概括了自己的爱好。然而,一般人的心目中,飞动力伞是一项“技术活”,在深圳这样的时尚城市也只有寥寥数人挑战这一难度。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近王工等人,揭秘深圳动力伞飞行人的飞天侠生活及幕后的故事。
开车两小时,寻觅开阔地
45岁的王工是深圳一家大型企业的工程师,来到深圳已经十多年了。理工科出身的他一直喜欢飞行,最开始时王工玩航模飞机,2007年开始接触滑翔伞,第二年就从惠州的山坡上飞出了动力伞飞行人的人生第一步。
记者从惠深沿海高速坝光路口下车后,在一片开阔地上见到了王工,他正在练习动力伞的控伞、起飞和降落,为飞行热身。王工告诉记者,动力伞飞行对场地颇有要求,场地两端不能有高大障碍物,不能有高压线,最好是平整的场地便于起飞和降落。“在深圳很难寻找这样一个地方,我们一般要开车两个小时去东莞的塘厦、大朗,或者惠州的惠阳、惠东等地区,这块地方是在路过时发现的,今天是第一次来这里飞,场地还不错。”另外,动力伞飞行在时间上也有要求,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不适合飞行。“中午时太阳把所有的热量传给地面,造成空中的气流不稳定,使得飞行中很难掌握平衡”。
热身结束后,身着运动服、头戴钢盔、四肢都戴有专业护膝的王工,开始仔细检查机器等装备。确认安全后由同伴小戈将发动机启动,王工经过近十米的短距离助跑后,借助发动机的推力和伞的升力,瞬间飞上了天,不一会就升上了近百米的高空,轰鸣的马达和鲜艳的伞花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