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专题>辉煌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个贫困山区的五年变迁——来自陕西商洛的调查报告
2010-11-30 16:02:13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位于秦岭南麓的小河口村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近几年,村民们一改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的传统,用窗明几净的新居、野味浓郁的饭菜办起了“农家乐”,吸引一拨又一拨城里人前来度假休闲,就连邻省的人也来这里观光旅游,小小山村竟搞起“跨省经济”。

光靠办“农家乐”、种水果,村民孙德根一家去年收入十多万元。可就在几年前,他一家五口还住在半山坡上的几间土房里,没水、没电、没路。虽有5亩山坡田,可除了粮食全家一年收入不到1000元。孙德根指着自家旁边一排新建的二层小楼说:“政府让我们移民搬迁,还给了补贴,这些村民都是从山上搬下来的,这几年都富起来喽……”

在陕西省商洛市,像小河口这样的山村多不胜数。“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的惠民政策像春风吹遍秦岭,让这些散落在大山深处的村村寨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许多农民腰包鼓了,腰板硬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一个贫困山区的五年变迁——来自陕西商洛的调查报告

沟村村办公园一角。苏银成摄

一条经验——

壮大特色产业,使产业扶贫成为扶贫开发的突破口

穿越在秦巴山区的崇山峻岭间,峡谷、丛林、溪流、飞瀑令人目不暇接,处处能感受到商洛人常说的一句话——“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地处“国家中央公园”,文化底蕴深厚,在作家贾平凹的笔下,商洛是一片令人神往的沃土。

商洛也是一片有待开发的土地。山大沟深,人多地少,立地条件差,基础设施脆弱;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

商洛人做梦都想致富。可是,种种客观条件又制约了商洛的发展。这里既是矿产资源富集区,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商洛既承担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重任,又肩负着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政治责任。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为子孙万代造福,成为商洛人着力破解的难题。

“商洛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如果我们的空气污染了,对不起关中父老;如果我们的水污染了,对不起首都人民。我们要发展,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市委书记魏增军的一席话,表达了商洛人的共识与抉择。

在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商洛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发展思路: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发展战略,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西部大开发为商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根据贫困状况和原因,商洛市确立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以发展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扶贫战略,把扶贫区域划分为高寒边远山区、中山沟槽区和浅山川道区三种不同类型,把扶贫对象划定为无法解决温饱、可以解决温饱和能够稳定解决温饱三个层次,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开发扶贫、整村推进”的原则,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地采取扶贫措施,使全市的贫困状况明显缓解。

在劣势中寻找优势,不断壮大特色产业,使产业扶贫成为扶贫开发的突破口,是商洛市经济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山阳县重点扶持的核桃产业,如今已成为全省核桃产业的龙头。在高坝店镇石头梁村核桃园里,县委书记周青海说,按照“科学布局、逐村定品、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我们选派145名驻村指导员和78名科技特派员,进驻14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51个新农村试点村,累计投放小额贴息贷款2.92亿元,扶持10.6万户发展药、果、畜、菜、茶、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稳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为发展特色产业,商洛市近年来累计投放扶贫项目贷款6.14亿元,投放扶贫到户小额贷款10.24亿元,设立发展互助基金2580万元,立项扶持柞水盘龙、陕西香菊、商南茶叶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81个,建立村级互助资金协会151个。全市特色农产品基地达到630万亩,10大类80多个品种打入西安、咸阳等300多家超市和门店。

商洛市市长杨冠军说,自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对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把“五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对低收入的贫困人口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稳定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实施移民搬迁,从根本上改善生存与发展环境。

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商洛市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90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近30万人;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

一个思路——

科技培训支撑产业发展

前不久,在一阵响亮的鞭炮声中,84名来自商南县太吉河镇贫困家庭的孩子启程前往商洛新潮学院参加“雨露计划”培训。太吉河镇在大力实施扶贫开发过程中,变“输血”为“造血”,通过建立“雨露计划”培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的目标。很多农民及子弟通过培训学到了技术,成为企业的骨干;还有的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烹饪、驾驶等技能,借助当地金丝峡景区的地理优势,自己经营起了“农家乐”,跑起了运输,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在太吉河镇庙台子村,小溪边坐落整齐的“农家乐”小楼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村民徐凤武一边热情地介绍说:“我过去主要靠种地为生。农闲时到城里打打工。因为没有技术,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这几年,政府不仅支持我们从山上搬下来、改善居住环境,还免费给我们农民培训各种技能,让我们学会了经营,我也办起了‘农家乐’。这个生意很不错,在旅游旺季,客房、餐位供不应求,年收入有8万多元。”

商南县县委书记雷雨说,为了使搬迁农民“搬得出、住得住、能致富”,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本实现了“十一五”提出的“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富裕一户”的目标。

科技培训支撑产业发展,是商洛市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思路。全市坚持把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作为加快“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各类培训基地资源,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农民创收技能”等培训项目,重点开展核桃、板栗高接换优、温床育苗、烤烟、蚕桑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本着分级培训的原则,市级培养一批县区企业带头人、县级培训一批乡镇科技干部、乡镇培训一批村级能人,近年来全市累计培训农民100多万人次。

一门“功课”——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山水秦岭,生态商洛”

商洛有着丰富的秦岭生物资源和中药材资源,更是我国重要的金属和非金属资源宝库。据估算,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3400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这山、这水都是商洛发展的本钱,首先必须保护好,然后才是利用好。我们必须转变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改用循环经济的方式来发展。”副市长王建领说,面对机遇,要用清醒的头脑看待被埋藏起来的巨大资源,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建设“山水秦岭,生态商洛”,这正是商洛人在“十二五”要做的一个“功课”。

按照“微循环抓生态企业,小循环抓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抓生态产业链条,大循环抓循环型社会”的思路,商洛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将以建设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为突破口,以建设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循环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位于商州和丹凤河谷“黄金”川地,2009年4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步入园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扑面而来。园区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以“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区域开发和项目推进战略,按照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发展、园区循环式开发的思路,围绕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重点规划了光伏产业、盐化工与水泥、煤电等10个循环产业链61个项目,并与7区县、11个工业园、47个项目构成产业互动、关联配套、链条延伸、循环发展的格局,使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园区之间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发展模式。

市委常委刘淑慧介绍说,商洛市的目标是,抓住“十二五”难得的机遇,到2012年,力争使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循环产业主要链条基本形成,全市产业结构得到较大幅度的优化提升;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生态经济社会体系,循环经济基础设施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以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为核心,七县区工业园相互关联、左右支撑、协作配套的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

走出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放眼望去,近岭葱郁,远山如黛,绿树掩映下,一条小河蜿蜒流淌。眼前的情景让我们坚信:商洛将变富,商洛将更美。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邓京荆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打击假冒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将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 详细
点击排行
  香港宣布申办2023年亚运会 预算60亿港元
官场现形记:细数2010年落马贪官七宗“最”(组图)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