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北地区>山西>山西新闻
晋风起兮韵飞扬--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硕果满枝
2011-08-15 15:04:50      来源:山西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从大型说唱剧《解放》到大型舞剧《千手观音》,从新编现代京剧《剑胆琴心》、革命历史晋剧《上马街》到"梅花版"《打金枝》,从电视连续剧《天地民心》《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到电影《赵氏孤儿》,从畅销书《央企真相》到超级畅销书《公司的力量》……近年来,一批打着"山西出品"标签的文艺佳作连续热演热播热销,晋风再起,晋韵再扬。

随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快速稳步推进,文化生产力空前释放,文化建设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文化产业迅速成长,文化企业不断壮大,产业园区蓬勃发展,文化产品层出不穷,艺术精品异彩纷呈。

与此同时,一出更加精彩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戏正紧锣密鼓、整装上演……

从南京会议到合肥会议,山西省以高度的责任,以决胜的信念,以超常的速度,"四轮驱动""以一带三",由此跻身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方阵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重任。而要完成这一重任,改革文化体制就势在必行。

对此,党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提出"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由此,文化体制改革的序幕在全国拉开。

2009年,经过全国首批试点地区和单位的先行先试,一场深刻的文化大变革在全国全面推开,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面对中央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对照中央的要求,兄弟省市的进度,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及文化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十分艰巨。2009年,中宣部在南京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现场会,文化体制改革的战鼓擂得更急更紧。

时间紧、任务急、涉及面广、事关数万人,时不我待、别无选择,惟有奋力追赶、背水一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刚刚上任的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和副省长张平,共同立下"军令状"。

为加快进度,加大力度,省委宣传部开始密集调研走访,广泛学习借鉴,并结合山西省实际推出领导决策、政策保障、舆论造势、督导检查"四轮驱动"办法,使改革在全省快速、稳步地向纵深推进。

领导决策驱动。改革难,难在这是一场涉及数万"文化人"身份之变的革命。山西省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省委、省政府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对文化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适时作出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决策。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把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和指示精神作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特别是在改革的关键时刻,更是善于运用这个武器攻坚克难。

太原、晋城两市是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两市率先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改革配套政策文件,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方面,坚持"划转一个、合并一个、保留一个、核销一个""四管齐下"的办法,使国有文艺院团逐渐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在电影产业改革和发展中,资源整合和集团化经营,既保障了广大职工的基本权益,又明晰了市场主体产权,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创造了条件。

政策保障驱动。2009年一年间,山西省连续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6个政策性文件。这些配套文件既体现中央要求,又体现山西省实际,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特别是山西省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办2008114号文件的补充规定》,对转制前已离休人员、退休人员,对转制前工作年限满30年的都做了非常具体、详细的规定。这些尽可能保护职工切身利益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舆论造势驱动。根据改革经验,舆论引导必不可少。宣传部门积极发挥掌控舆论工具的优势,通过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宣传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政策和要求,大力宣传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典型经验,引导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改革、推动改革,调动文化单位广大干部职工拥护改革、参与改革,在全社会形成了有利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良好氛围。

督导检查驱动。改革攻坚阶段,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由宣传、文化、广电、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督导检查组,分赴11市对改革进展情况及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组包片蹲点,对症下药,面对面指导,一对一解难。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跑遍了全省11市和许多重点县,每到一处她都要组织召开由相关部门参加的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阐明政策、讲清任务、解疑释惑、解决难题,确保改革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同时实施了 "三个每周一次"机制,即一周一督查,一周一汇报,一周一通报,进一步强化了督导检查的效果。

"把改革单位的职工,看成家里人,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切身利益。"无论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协调会、专题会、领导组会,还是督导组会上,胡苏平反复强调。由于充分考虑到了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用足用活了现有政策,确保了改革成本支付到位,遗留问题解决到位,推进发展扶持到位,全省274家转企改制的单位 "无一例上访,无一人下岗"。

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革实践中,山西省还探索并实施了"以一带三"战略,即以局、台分离为契机,以组建文广新局为龙头,使电影、电视合二为一,电台、电视台合二为一,同时带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建设,由此实现一举多赢,大大加快了改革步伐。

2009年底,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挂牌。省广电系统的山西电影制片厂、省电影公司、山西音像出版社、山西广播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同时挂牌。全省120家出版发行单位,39家国有电影发行放映和电视剧制作单位,14家非时政类报刊,9家试点艺术院团等全部转企。同时,党报发行体制改革和广电传输网络改革向纵深推进。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三步并作一步走,后来居上,赢得先机。

2010年8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在青岛举行。会上,山西作为5家典型发言之一,介绍了山西省的改革经验。"四轮驱动""以一带三"的做法,不仅得到了中宣部的肯定,还受到了兄弟省市的好评。一时间,中央媒体纷纷报道,兄弟省市争相取经。

一鼓作气,乘势而上。

2010年,新一轮改革的冲锋号吹响,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挺进纵深。按照中央要求,山西省这轮改革的重点是,加快推进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改革,组建省演艺集团;加快广电网络整合,组建山西广电信息网络集团;同时启动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重塑文化市场主体,组建省属五大文化产业集团。

广电网络整合难度最大,是最紧迫、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全省现有区域性网络100多个,网络资源分散,管理体制落后,运营效率低下,业务形态单一,安全隐患多等问题突出。截至今年3月,全国大部分省市已基本完成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整合,没有完成的省份屈指可数。山西省确定"行政推动、市场运作、先垂直管理、后资产重组,先市后县"的思路,先期对人事、财务实行统一管理,通过重组全省广电网络资产,组建集团,建立全省一级法人,以总分垂直管理体制方式,实现全省一张网。

2011年4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中宣部等四部委授予山西省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文化晋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全省11市、119个县(市、区)"三局合一",成立新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7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成为新型文化市场主体。万余"事业人"变为"企业人"。

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改革,逐渐显现出新的成果。出版传媒集团挂牌运营一年后,总资产和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0亿元,双双突破46亿元。比2006年集团组建之初,翻了一番还多。获奖图书、品牌图书和畅销图书均创历史新高,领到考核兑现奖励的员工欢欣鼓舞。省歌挂牌后,全年演出147场,演出收入超过1000万元,演出超场次,收入翻一番,用实实在在的业绩交出一份漂亮答卷。

"五大战略"引领山西文化新发展

山西文化体制改革开创新局面 文化晋军跻身第一方阵

省委宣传部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加快先进文化建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网络时代的回应法则:快!快!快!
国家海洋局:不排除核污染物进入我国海域可能性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