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著名导演张继钢编导的国内大型舞剧《千手观音》在太原市演出。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太原歌舞团特邀的三位主演,也采访到了本次舞剧中最大的助演团体--太原幼儿师范学校的师生,听他们讲述那段血水、汗水和泪水交融的300多个日日夜夜。
最难托举动作每天要练百余遍
女孩子天性爱美,可是对于舞蹈演员张小川来说,今年夏天得慎重选择露胳膊的夏装了,因为在她的手臂上全是疤;而对于男演员钟实来说,他用来承载小川的大腿,已经磨出了老茧,这就是《千手观音》在他们的身上留下的难忘的烙印。为了完成那个被称为"史上难度最大的托举动作",小川和钟实每天要练习百余遍。
一只脚钩在男演员的肩膀上,而男演员跪躺在地,在承受女主角重量的前提下,他不用手撑地,慢慢站立起来,进而又要缓缓下腰……虽说也曾排过不少舞剧,但如此难的动作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当小川和钟实在练习时,摔跤在所难免,"托举最后的造型,我是仰面朝天的,也幸亏仰着脸,要不然我脸着地,就破了相。"小川开玩笑地说。从3米多高的高空坠落,这可不是好笑的事,为了不耽误排练,把伤势减少到最低,小川常用手臂作缓冲后着地,因此胳膊上的伤痕才会层出不穷。"你哭过吗?那么高摔下来肯定特别疼。"当记者问小川时,这个瘦弱的舞者坚强地回答:"舞台上永远不相信眼泪。摔倒我就赶紧站起来,因为跳舞时摔跤是会被大家耻笑的。"和小川不同,让钟实倍感不适的是他脚下巨大的LED屏舞台,"可能观众觉得很有视觉效果,但我们站在上面除了强光让眼睛不适外,跳舞也很有难度,因为屏幕太光滑,要想漂亮完成一个动作必须有足够的定力。"
8点进排练厅练基本功,9点正式开练,午餐结束后继续排练,直到深夜3点才能回宿舍休息,这就是《千手观音》剧组在排练初期的作息时间表,从2010年年初到年底。
台上翩翩起舞台下一身伤病
"蜻蜓"的扮演者名叫朱晗,别看他在台上轻盈起舞,时而展翅高飞,时而爬山涉水,但就因为跳舞,落得一身伤病,"这就是舞蹈的魅力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朱晗淡定地回答。
13岁学习舞蹈,至今已走过十余个年头,周身都有伤痛,"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脚踝韧带损伤,还有膝盖、手臂……如果要说身上哪块没伤的话,这还真没有。"演员们看似轻松地细数着身上的伤病,可记者这些"听客们"却觉得辛酸,要知道但凡有刮风下雨的,他们身上就和无数个蝎子在叮咬一样疼痛无比,而更让人难忍的是,即便身体再不适,有演出还得上,而且还得演成精品,让观众不虚此行。这些伤疤就是他们的"奖章"。
默默无闻奉献群众演员也是英雄
舞剧中,她们每一个都是观音的化身,用一双双手臂托起那朵代表真善美的莲花;而在宣传图册中,她们无名,浓缩在协助演出"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几个字中。就是这350位群众演员,为《千手观音》撑起了宏伟的篇章。"《千手观音》中,除了太原舞剧团的演员外,就是来自我们学校的孩子们,他们在剧中出演了《饥民》《蛇舞》以及最后的《千手千眼》这三个片段。"太原幼师学校舞蹈科老师张淑娴告诉记者。其实,早在2004年,作为该校客座教授的张继钢就透露过想拍一部舞剧的想法,其间因为各种原因,到2009年才最终拍板,于是老师们就开始按照张继钢提出的标准--"身高在166厘米以上,小脸盘、长脖子、长手臂"来挑选演员,所以说最终上台的姑娘们,都是精挑细选选出来的。
虽说这上百双手同时亮相很壮观,但在底下操练时可大有学问。为了动作的整齐划一,姑娘们在手臂上绑上装满水的瓶子,用肌肉定型法来训练出正确的姿势,让肌肉牢记举手的位置,以保证在某一个音乐节拍响起时能瞬间举起手臂。"演出时,我们都戴着长长的假指甲,有时候瞬间举起手放下手的时候,很容易划伤身旁的同学,几乎每个人的手上都有被假指甲划的血印。"演员贾娇娇,被同伴们称为"醉观音",因为在《千手千眼》中,有几位女生要瞬间站起来摆个造型后再瞬间躺下,站起、躺下的时间不超过3秒钟,这种超越人类极限的活计充分考验一个舞蹈演员的功底,"记得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时,我起来时不小心踩到自己的裤子,晃了几下,当时吓了一身冷汗,幸亏没摔倒,要不然我就砸锅了。"现在提起来,演员贾娇娇还心有余悸。
希望,当你再次欣赏《千手观音》时,掌声不仅要送给主演们,也要送给这些朴实的幕后英雄们。
来源: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 刘江)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