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政府就加快推进全省城镇化召开新闻发布会。
4月1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11年加快推进全省城镇化新闻发布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国正通报了今年全省城镇化推进的三项重点工作,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人分别就记者提问进行了回答。
为加快推进全省城镇化工作,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年主要做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搞好“一核一圈三群”规划。省里将重点组织编制太原都市区(即一核)、太原都市圈、晋北城镇群、晋南城镇群、晋东南城镇群和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六项规划。同时要求大同市、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运城市、长治市和晋城市重点组织编制大同都市区、忻(州)定(襄)原(平)、离(石)柳(林)中(阳)、尧(都)洪(洞)襄(汾)、盐(湖)临(猗)夏(县)和长治上党、晋城一城两翼等城镇组群规划。
二是开展城市扩容提质大行动。以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为主线,通过“一建一改两治理”:“一建”即建设城市新区和基础设施,“一改”即改造城中村和棚户区,“两治理”即开展城市容貌、人居环境专项治理和市政设施运营提质专项治理,力争使山西省城市在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管理服务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创建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城市,逐步构筑一个适宜居住、有利发展的城镇体系。主要任务是:开展城市新区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
在高标准建设好城市新建道路的同时,注重在旧城区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改造小街巷,形成道路长度、路网密度和交通组织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系统。积极发展天燃气、煤层气等多种气源,进一步优化用气结构;同时加大供热、供气、供水(简称“三供”)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注重应急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三供”的稳定运营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快污水、垃圾处理(简称“两处理”)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在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营的基础上,实现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和污水再生利用率的不断提高;三年内全省所有市县都要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强化景观照明管理,推广照明节能技术,全面淘汰低效照明产品,提高城市照明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在搞好城市新区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城中村、旧街区、棚户区和老工业区的改造。
开展城市容貌和人居环境治理。在中心城区实施园林绿化增量、城市公园升级工程,开展星级公园、园林单位、园林小区等创建活动。围绕环境卫生治“脏”、道路秩序治“乱”、城市容貌治“差”,重点解决城市卫生死角、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设乱挂、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等城市管理“老大难”问题。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建设和改造一批城市公厕,切实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开展设施运营服务治理。建立完善市政设施运营考核体系,督促市政公用企业强素质、练内功、重管理、上水平,不断提高“三供”的保障能力和“两处理”的减排能力,确保市政设施能够安全稳定运营和高效满意服务社会。
三是推进百镇建设工程。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市政公用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重点镇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强功能、提升水平,力争一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今年要搞好20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十二五”期间要把100个省级重点镇建设成为集聚产业、吸引人口、服务三农的中心镇。
主要任务是:加快编制近期建设规划。4月底前,20个示范镇完成规划编制;6月底前,100个重点镇完成规划编制。加强市政公用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全省百镇建设实施标准》和《全省百镇建设技术指标》,建设和改造提升镇区道路、供排水、垃圾收集转运、公园绿地等市政公用设施,不断提升重点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同时,注重加强卫生院、中小学、文化站、敬老院、全民健身活动场地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重点镇医疗、教育、文化、养老和体育水平。强化城镇综合整治和管理。加大重点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重点搞好镇区环境卫生和镇容镇貌整治。按照国家标准规范,设置足量的果皮箱、垃圾箱等环卫设施;规划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共厕所;规范摊位摆设,整治乱设摊点、占道经营等问题;解决好镇区各类网线乱拉乱搭问题。同时,要加快建立管理长效机制,有条件的重点镇积极推行社区化管理模式。搞好居民住房建设。合理布局、科学安排镇区居民点的数量、布局、用地规模,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等不同功能实现合理分区。积极引导居民适当集聚建房,有条件的建设成规模的居民小区。鼓励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投资重点镇旧街改造和居民区建设。省里将按照地域及气候特点,组织编制重点镇住房设计图集和技术导则供居民选用,指导居民建设既抗震、节能、环保又舒适宜人的住宅。
来源: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记者 孙瑞生)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