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24日从山西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山西太原联合举行的“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文化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一五”期间,经过长城资源调查,查明山西省境内明长城总长度为896.53千米,明代以前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山西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宁立新在发布会上还公布,经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截至目前全省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5万多处,其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占我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2351处的11.5%,位居全国第一。另外,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8处,市、县保单位9000余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0个,其中名镇7个、名村23个,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山西省内博物馆、纪念馆142座,其中文博系统90座,非文博系统国有博物馆22座,非国有博物馆30座。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1,212,017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61007件。
宁立新介绍,“十一五”时期,国家、山西省共投入2.8亿元,抢救维修了249处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山西南部早期建筑保护工程专项投资将达到7亿元。配合重点工程建设考古勘探发掘55项,发掘面积19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4万余件(套)。
同时,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不断推进。山西柳林高红商代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荣获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发掘项目获得了“中国田野考古一等奖”,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2006至2009年,山西对外开放文博单位的游客近1亿人次,仅门票收入达16.7亿元。2010年门票收入预计达到5亿元,“十一五”期间全省对外开放文博单位的门票收入将达到或超过20亿元。
山西省还开展了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连续破获隰县千佛庵铜佛像被盗、介休东岳庙彩塑头像被盗抢以及发生在祁县、左权、介休、灵石、和顺、阳曲等地盗墓案件,有力震慑和遏制了文物犯罪。
来源: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 兰天)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