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5日,是我国第17届"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科学补碘,持续消除碘缺乏病"。
山西的碘缺乏情况如何?山西人是否需要继续补碘?5月17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省盐务局局长助理栗金水明确表示:"毋庸置疑,山西依然是碘缺乏病重病区,补碘必须持续进行。"
省地病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碘在海产品中含量最高,居住在山区和内陆地区的人群容易出现碘缺乏,地理位置决定了山西省不可避免地缺碘。人体对碘的需求是每日摄取每日消耗,不会在身体里累积。而一个正常人如果停止摄入碘,自身储存的碘最多只能维持身体三个月所需,"因此,补碘绝对是山西的一项长期工作。"
栗金水介绍,山西省绝大部分区域属碘缺乏区。曾经,山西省的碘缺乏严重地区遍布全省11个市的近80个县,全省只有20个县的水土中碘含量接近正常,但也不足以满足人体正常所需。经过30年的碘盐推广,碘缺乏严重地区目前已全部消除,居民人体内的碘含量达到了正常水平。但依然需要继续补碘,而且更要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补碘。"山区、农村是山西省碘缺乏病相对严重和集中的区域,因此食盐补碘工作的重点就在这里。去年,山西省开始推行的'食盐安全示范村'活动就是为了持续消除这些地区的碘缺乏状况。"据介绍,去年全省共创建了143个食盐安全示范村,以多种形式免费供应各种食盐约708吨。
不仅要吃碘盐,还要吃能补碘的好盐。顺应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切实需求,食盐补碘宗旨不变,但却逐步推出了更优化的产品,山西的食盐升级换代工作从今年年初逐步推开,百姓餐桌上有了"新"盐。"截至目前,全省'新'盐覆盖率约为55%,太原市的'新'盐覆盖率达到了75%。"栗金水介绍,经过紧张的筹备阶段,今年年初,全省盐业部门正式启动食盐更新换代工作,在各地的超市、便利店率先推出食盐升级新产品。
据了解,在食盐推出新产品之前,太原市民餐桌上十几年如一日的常见食盐就是"加碘精盐",品种较为单一。更新换代的食盐主要有三个品种,分别是:纯天然绿色精制盐、100%海水自然晶盐和绿色颗粒日晒盐。与过去的食盐相比,食盐新产品更加绿色健康,大量减少了食盐中的添加剂,制作工艺更先进,配方更科学,且添加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记者赵丽娜)
来源:山西晚报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