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时政
辛亥百年:思想大解放 “中国道路”赢得世界尊重
2011-10-08 09:07:31      来源:人民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鲁迅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辛亥百年,百年间沧桑巨变。在这秋日,回望百年,你脑海会蹦出哪些词汇?这百年,给我们哪些启示?

辛亥百年:思想大解放 “中国道路”赢得世界尊重

本报记者 陈振凯

【字号 大中小】

E-mail推荐:

100年前,是中国的辛亥年。那年中秋节过后不久,旧历八月十八,一个脾气可能有点暴躁的士兵在武昌扣动了扳机。这声枪响引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灰飞烟灭。这是历史性巨变。

100年后,当年宫鸦的后代黢黑如旧,时而飞起在故宫博物院上方的天空。“萧瑟秋风今又是”,不同的是,早“换了人间”。

(1)大门: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辛亥革命打开的大门,让中华文明汇入世界潮流,让“振兴中华”踏上征程。

100年前,如果你是清朝的一介草民,有幸来到北京。在前门火车站下车,无论如何,你都不会产生去做“故宫颐和园长城一日游”的念头。

那时,故宫还叫紫禁城,草民只有站在墙外望一眼的份。“天地君亲师”、“国不可一日无君”中的“君”——皇帝住在那里。而今,每日清晨,神武门洞开,游人鱼贯而入。这座高墙城堡,早如这国家一样,不再归属一个皇帝一个家族,而是全中国人民。

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孙中山一定要写上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并将政府官员称为“人民之公仆”。

自从盘古开天地,这是中国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如果说,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在器物层面学习列强;戊戌变法,“预备立宪”,是在制度层面效法西方;那么,“主权在民”则是中国与世界首次在最高价值层面上实现人类崇高精神的大接轨,中华文明自此新潮迭起,涌入崭新的世界文明共同进程的滚滚洪流之中。

渴望新文明,才会发现新文明出现的曙光。辛亥革命带来的思想观念大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启了途径,敞开了天地。辛亥革命7年7个月后,五四运动激情冲荡,科学、民主两支新潮流汇入中华血脉,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光辉射入东方文明。又过两年两个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个组织中的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都曾参加中国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文海认为,辛亥革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干部条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金冲及说,他们正是在辛亥革命的洗礼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问题。

思想解放的大门一旦打开,就没再关上,中华民族走向先进文明的前进脚步就再也没有停止。

解放思想,至今还是中国的时代主旋律,沉雄而豪迈。

(2)跨越:中共在继承中创新

没有皇帝的故宫,宫墙上一样会长草。中国太大了,她的文明崛起,绝对是世界级的难题……

辛亥革命把皇帝请出紫禁城,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皇权统治,建立起共和政体。然而,伟大的开创,也有巨大的缺陷。

有人认为它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固然有失偏颇。但是,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变,大众照旧生活在悲惨境地——这绝对不该是辛亥革命的归宿。临终前,孙中山留下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有革命的决心,却提不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金冲及研究发现,当时的革命党人存在严重的弱点。他们不善于发动群众,其组织成员松散而复杂,有些人逐步丧失革命意志。

反反复复,中国人民、中国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辛亥革命所揭示的中华文明进步的伟大使命,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复兴的历史契机,只能交托给最能唤起农工、最具文明先进性、最能为民族大众解放吃苦耐劳、冲锋陷阵的优秀力量,而这些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长项。

历史没有选错为它开辟前进道路的这支优秀力量。中共继承并发展了孙中山开创的事业,其后多年,这个最终赢得民心执政新中国的政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三大历史跨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28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详细

各地新闻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详细
点击排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