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院长:保护故宫需要有“营销”态度
专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
故宫要有“营销”的态度
“失窃门”、“会所门”、“哥窑门”……2011年,故宫的多事之秋。突如其来的危机,不仅让公众首次以非游客的眼光重新审视这座皇家宫殿,也打破了一家“老单位”近百年的按部就班——故宫博物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冬日的午后,故宫不像旅游旺季那样游人如织,暖暖的太阳照着高高的红墙,一派600年皇家建筑的宁静与祥和。
在故宫工作的10年里,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曾无数次漫步在这72万平方米的重重宫阙。故宫的一草一木,他都很熟悉。2011年12月,郑欣淼在故宫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其间,郑院长饶有兴致地带着记者参观故宫。在前往太和殿的路上,郑欣淼突然指着脚下的青砖对记者说:“看,这些砖泛出碱来了。”
记者问他,以故宫博物院院长身份,行走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他笑了笑,过了一会儿,说:“那些在故宫里发小广告的人,最令人讨厌。”
尽管驻故宫派出所和故宫保卫处定期巡查,但守着每年千万人次以上的游人,发小广告的人宁愿花几十元买门票进来,也不轻言放弃,小广告屡禁不绝。
看到有人身着清宫服饰在招揽游客拍照,郑欣淼会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是哪个部门的?
故宫里这些为游客提供拍照纪念、商品零售等服务的店铺,由故宫统一管理,其中一部分由故宫之外的人承租。这些也是管理的重点,故宫对店铺内的陈设有严格要求,比如电源插座不可以乱设,不能使用电炉子等,要杜绝一切火灾隐患。
“故宫60年前就有小卖部,当时主要是给外宾供应商品。现在,故宫小卖部面向公众服务,游客要喝水,要吃东西,要买一些纪念品,这些都是非有不可的。2012年,故宫小卖部想搞一个60周年的活动,它60年的发展也很有意思。”郑欣淼告诉记者。
在一个连小卖部都有60年历史的博物院里,再小的细节也不容忽视。郑欣淼说,故宫有一整套管理制度,有些是解放前传下来的。比如,过去进库房,不能穿带口袋的衣服;上世纪50年代初,进库房要有军警跟着。“现在,管理还是相当严格,不过,变成了先进的科技手段。比如,在地下库房,有1000多个监控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