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社会
我国博物馆达3020座 北京排名世界第二次于伦敦
2011-10-10 08:55:1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文章

我国博物馆达3020座 北京排名世界第二次于伦敦

资料图片:10月9日,市民在沈阳辽宁省博物馆欣赏《新富春山居图》。 新华社发(张文魁 摄)

百姓的“第二起居室”

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快速增长,去博物馆看展览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在这里得到文化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我一般一个星期来两次。”刘大爷正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仔细阅读动画制作原理,他是一名夜班保安,家住燕郊,来一趟博物馆需要2到3个小时,“我对电影比较感兴趣,想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参观博物馆就好比看书,不能走马观花,要细细品味,但它又跟看书不一样,书本都是理论,而博物馆很直观、很形象。”刘大爷说,他笑称自己早已把博物馆当成“第二起居室”。

对此,宋向光教授认为,我国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给百姓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这有利于民间的艺术创作和学习研究。

“三贴近”推动质的转变

历时4年改扩建、耗资25亿元精心打造——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一跃成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目前,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总数已达1700余个,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58%。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共计拨付52亿元,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进行门票减收、运转经费增量和改善陈列布展等方面的补助。

但随着免费开放工作的逐步深入,博物馆管理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譬如机制改革迫在眉睫、经费保障机制尚待健全、博物馆体系急需优化、陈列展示和服务质量亟待提升,以及文化产品难以满足观众需求等。

对此,文化部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提高博物馆运行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博物馆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尽快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这是博物馆免费开放成功的关键所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许银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专题
聚焦“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28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详细

各地新闻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详细
点击排行
  李光耀:台湾无论谁当选均难改最终与大陆统一结局
胡锦涛讲话在两岸反响热烈 和平发展符两岸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