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催生“iPod一族”
在广东省燃料公司工作的蔡文雅月工资4000元左右,勉强已算中等收入人群。她告诉本刊记者,“以前买菜很少看价钱,也很少看关于物价的报道和信息,但现在不仅看新闻报道,还通过网络等其他渠道关注涨价情况。只要有物价的信息,我都会高度关注,尤其是对于自己经常要消费的产品。”
这一感受与统计部门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据广东调查总队调查,5月份,广东食品类的16个种类中,有14个种类同比上涨。其中,鲜瓜果价格上涨17%,家禽价格上涨16.6%,鲜蛋价格上涨15.4%,这些都是白领阶层的日常消费量较大的产品。而且5月份广东私房房租价格上涨13.3%。由于房租基数大,增支的绝对额也大,对于租房居住的年轻白领更是巨大的负担。
面对通胀引导造成的生活压力,白领们借用美国苹果产品iPod,把自己自嘲为“iPod一族”:即没有安全感(insecure)、压力大(pressured)、税负重(overtaxed)和高债务(debt-ridden)。在“iPod一族”看来,CPI连创新高,主要“推手”是食品。
通常以为,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中,日常消费品对城市白领影响不大。但是,本刊记者此次调研发现,此轮物价上涨中,水果、禽蛋、牛奶、快餐、交通、洗涤化妆、服装等日用品,教育培训支出,都在悄然走高。而恰恰是这些产品,在白领消费中占大头。但由于它们在CPI中权重较轻,其价格增长过快却不像粮油、猪肉那样受到政府高度重视,甚至根本没有进入政府视野。
比如,成品油涨价影响有车族,出租车提价影响打车族,洗涤化妆品提价影响爱美族,快餐提价影响“朝九晚五”族,房租提价影响租房族,医疗保健品提价影响养生族,图书和教育培训费提价影响充电族,房贷利率提高影响“房奴”,个税调整影响中高收入纳税族
据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调查分析,2010年广东居民对个人生活状况评价,较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还要低——满意度下降了7.1个百分点.同时,认为当年生活状况有改善的比例较2009年减少了6.8个百分点。月收入6000~8000元、8000元以上的两类人群,对当前物价表示“不能承受”的,分别达到18.9%和18.4%。多达57.1%的人明确表示提高出租车燃油附加费后减少搭乘出租车。
所有这些正在不断暗示,物价持续上涨,使物价敏感人群由低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阶层扩展,影响类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扩大。这对医疗健康和个人用品要求较高、较多使用娱乐文化用品和服务产品、处于发展型消费的城市白领群体来说,影响已经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