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教”大爷张达明在查证件(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建摄
身教言传,温暖记忆
“大爷,我们要毕业了,合个影吧。”不知不觉间,大爷送走了一茬又一茬学生。临别时,学生们总要穿上学士服、戴上学士帽,跟大爷合个影。“我想,多年后翻起相册,大爷肯定是我们最温暖的一个回忆。”一位女生感慨,大爷的开朗乐观、待人亲和是一生都要学习的好品质。
大爷当过兵,还曾有过当将军的梦想。上世纪70年代时,还曾在吉林省九台市一家木器厂任厂长。
在500多人的厂里,大爷的威望很高。往门口一站没人敢迟到。
“跟学生也好,对工人也好,蛮横没啥用。有事情讲事情呗。我就是以身作则。有迟到的,我不说他。我就往门口一站,他就不敢迟到了。”
上世纪90年代,厂子关停并转,大爷下岗了。但那时刚40多岁的大爷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开过理发店,做过木匠,还在建筑工地上打过工。
“那有啥失落感呢,没有。时代不同了,你的思想就得转变。”大爷说。
现在,大爷看门每月只有1000余元的收入,但却过得乐乐呵呵,很是知足。而且时不时还要请学生吃顿饭。“呵,我请学生吃的都是粗茶淡饭,常在家里吃的,没多少钱的。”
读研一的杨伯涵总是让大爷理发:大爷剪得好还干净。每次理发时,还要逗你开心的笑:“看!大爷给你理得漂亮的,让女孩子一看,哈,看上了。但是一个就行了,千万别整多喽!”
“出去学习,谈恋爱很正常,这事大爷要开门。”王坤龙一说起大爷的这条语录,就乐得不行:“将来多少年后,我肯定记得这话。”
前些日子,吉大奖励干得出色的大爷,发给他1000元奖金。大爷却和老伴一商量,捐给了两个困难学生,一人500元。

吉林大学“逸夫”大爷张传振在展示自己在网上走红的诗句(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建 摄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