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议会址“恭城书院”,已经被改造成一个红色旅游基地,内设红军长征展览馆、放映厅。未来,电影《通道转兵》将通过大屏幕24小时滚动播放。
影片着力刻画了当地风光和民俗,甚至有意将县名植入了毛泽东的台词:“心不通,何来道。”
导演周琦也认为:“片名有‘通道’二字,随着影片在全国播出,这将成为一张很好的地方名片。”
通道县投资的另一部电影《我们的嗓嘎》,也带有浓厚的地方营销色彩。影片2010年上映,获得第16届美国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最佳外语音乐奖”,讲述了一个侗族家庭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烦恼,特别是几代人对学习侗族大歌所呈现的不同态度——侗族大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导演韩万峰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提出的方案引起当地政府不小的兴趣:影片采用全侗语对白,穿插大量侗族民歌,而且可将当地着力打造的几个旅游区风景植入其中。
在协助影片拍摄的通道县文联主席杨旭昉看来,县里主推的两个旅游概念:侗族文化、自然风光,正好与影片的主题暗合,“这部电影将成为一个很好的宣传载体。”
在杨的引荐下,韩万峰与通道县达成了合作。
通道县为这部影片投资了8万元,并提供拍摄场地,所有演员都是从县内选出,杨旭昉饰演了片中一个民族文化村的老板。
在靖州和龙山两县,韩万峰执导的另两部电影,也同样得到了投资。
其中,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政府向苗语电影《锹里奏鸣曲》投资40万,占影片总投资的40%。
影片讲述的是靖州旅游业的重要元素——国家级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的故事。
此外,南县参与摄制了《厂窖惨案》,永州则参与摄制了《永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