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不足 每人每月维护近百台电梯
存在问题同样不能忽视。中国的电梯行业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导致恶性竞争层出不穷。不仅电梯价格年年下降,售后服务也严重不足。“我们公司最近招维保人员的难度明显大了不少”,昨日,广州一位本土电梯企业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行业利润太低,直接导致维保人员工资水平提不上去,“每月只有2000~3000元,大家都不愿意进电梯行业”。
从事电梯维修8年之久的石先生(化名)则向本报记者报料,现在在电梯维修行业,维保人员每人每月要维护近百台电梯,众多小工程队挂靠大公司揽生意,维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日常维护质量大打折扣。
按照规定,必须两个电梯维修工一起负责维修一台电梯,平均每人每月维修保养不超过30台。而国内电梯从业人员全国缺口近百万,其中维修人员占2/3。
技术不过关 外行人在干内行事
一位业内权威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称,中国电梯行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外行人在干内行事”,不少城市的公用电梯设施都存在着相当的安全隐患,电梯电机功率配置不足,“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严重,一旦出现超负荷运载,出事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而在事故中本应发挥作用的防逆转装置,却为何屡屡失效?这位人士表示,事实上,行业是从2008年才严格要求各类产品都要配置这一装置,但由于一些企业或是因为技术水平不达标,或是为了节省制造成本,导致这些装置在关键时候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我认为类似悲剧还会上演,我只能建议广大乘客在电梯特别拥挤的时候,选择楼梯上行。”
安全须知“右站左行”是误区
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接受采访时表示,扶梯也有载重量的限定,在扶梯拥挤时,乘客应尽量走楼梯。另外,他还表示,我们通常提倡的“右站左行”其实是一个误区。
问:一般来讲,扶梯突然出现逆行有哪些原因?
答:可能是驱动链断裂、功率不足、供电电压太低、超载等原因。经过验收的扶梯内部都有防逆转装置,这次事故发生说明这个装置失灵。
问:有人说,这次事故是扶梯的载重量过大引起的。
答:我没有到现场,不清楚事故具体原因,但扶梯确实是有载重量的。一般出厂的时候,一部扶梯的运行时间、负荷都有设计指标。扶梯分为重载和轻载两种。轻载的用在商场等地,地铁特别是流量特别大的地铁出口应该使用重载的。它是地铁运行系统的一部分,属于交通工具。当然,我不是针对北京的这次事故。
问:我们日常乘坐扶梯有没有误区?
答:最大的误区就是让人站在右侧,留出一侧给人通行,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扶梯上的台阶不符合人体功能学的设计,造成在扶梯上走动很不安全。所以建议广大乘客在扶梯上的时候一定要抓紧把手,站定了乘坐,尽量不要行走。此外,一级扶梯台阶上承载两个人,这已经是最大的承载量了。乘客如果看见扶梯上人过多,应尽量走楼梯,这是常识。
问:在扶梯的使用方面,国外有哪些经验可借鉴?
答:从国外的经验来讲,首先是电梯要比扶梯安全。美国的扶梯事故是电梯事故的20倍。韩国75%的相关事故是扶梯造成的。因为考虑到输送人流量大这一优势,我们还是大量采用了扶梯。
问:扶梯事故有哪几种?
答:各国地铁基本事故预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比如恐怖袭击、拥挤踩踏、火灾、水灾、扶梯事故、自杀、撞车等。其中,扶梯事故伤害分为三种,一是自动扶梯突然倒转,引起巨大伤害;二是自动扶梯断落,引起巨大伤害;三是自动扶梯缺齿,卡掉孩子手指。
据《京华时报》
广州质监部署电梯安全大检查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市质监部门正在要求有关单位自查有没有与北京事故扶梯类似结构的扶梯。广州市质监局表示,今天会召集地铁公司、广州南站等人流密集且扶梯数量较多的自动扶梯使用单位及我市自动扶梯生产厂家,要求各使用单位开展使用情况自查,发现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停用扶梯并开展全面查找原因,落实人流较大情况下的扶梯安全监控措施。扶梯生产厂家也需加强自查。此外,近期市质监局将部署开展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安全大检查。
乘梯指引 站好 扶稳 不要动
A 上扶梯时尽量不要打手机或读书看报
B 即便拿了再多东西也要腾出手扶住扶手
C 最重要的是站好扶稳不乱动,不要在扶梯上行走或跑动
D 老人小孩乘坐扶梯要有人陪同
E 扶梯拥挤时尽量走楼梯
F 发生事故时,可按“紧急停机”按钮(广州地铁扶梯的上、中、下部均设有按钮)
发生扶梯夹人事故时,可以在现场适当止血,但由于扶梯结构复杂,建议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救援,不要强行拉开,这往往会因为不了解扶梯内部结构而造成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