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以及大型居住区的建设,居民居住区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衔接中的空白地带给市民出行带来的不便,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局长孙建平14日在第四届上海“民生访谈”上说,上海已经下决心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将加大投入开通100条社区巴士。
据介绍,“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以上海中心城区和近郊新市镇为重点,填补公交线网空白或服务不便的区域。同时,采用便捷、灵活、廉价的小型化公交车,在一定范围内连接轨道站点和公交枢纽,以及周边的居民区、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大型商场设施等客流集散点。
孙建平介绍,上海“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将在车型选择、站点设置、运营模式等方面有较大突破:车型选择主要采用7米左右的小车型;站点设置以方便乘客出行为原则,在居住区周边适当加密站点,尽量结合居民区出入口就近设置,减少步行距离,站点间距控制在400米以内;运营模式可根据客流情况,按全日线、高峰线、定班车、夜间线等方式灵活设置。
目前,上海已在周浦、三林等地区开设了3条“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既方便了市民出行,又压缩了“黑车”生存空间。未来上海将逐步开通百条“最后一公里”巴士。
孙建平说,除了“最后一公里”巴士,上海还将发展公共租赁自行车等慢行交通与城市轨道等公共交通结合的模式,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近年来,在上海闵行、宝山、浦东等区域出现了公共租赁自行车,尤其在闵行,今年公共租赁自行车将达到2.6万辆。
来源:新华网(记者 陆文军)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