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上海建库工作24日启动。为全面掌握语言国情,加快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保护国家语言资源,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并向社会提供语言资源和口头文化资源服务,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全国开展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上海是首批试点省市之一。
上海的建库工作主要是调查、采集当前上海话的有声资料,并进行描写、记录和保存。全市共设12个调查点,覆盖各区县;每个点调查采录4名发音人的上海话语音资料,3名发音人的上海普通话语音资料。目前各区县语委已经在组织开展发音人招募和遴选工作。对上海方言有兴趣、符合条件的人员可报名参加发音人考核和遴选。同时,上海还将在对采集到的上海话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绘制最新的上海语言地图,建设上海方言文化信息公共数据库,为社会提供语言资源服务。
据悉,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将全面科学地描写、展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的面貌,及时记录和保存语言、方言资料,保护民族语言文化遗产。数据库最大的特点是"有声",将实地采集真实语音并建立真实语音及其转写文本的语料库。数据库将依照统一规范,采集当代中国的汉语方言和带有地方特色的普通话的有声资料,采集中国各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方言的有声资料,并进行科学的整理加工,长期保存,以便将来深入研究和有效地开发利用,为学术发展提供数据,为国家提供各种战略服务。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少虎 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