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在街上清淤。摄影苏坤明
受高空低槽东移影响,四川广安市广安区近日遭遇
1847年
有水文记载以来最大洪灾,水位高达25.81米,城区和49个乡镇(街道)48万余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6.7亿元。面对特大洪灾,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投入到抗洪抢险第一线,以抗洪抢险实际成效践行创先争优承诺,筑起了一道道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抗洪堤”。
一封“求战”信,拳拳赤诚心
7月18日中午12:30,广安区委组织部收到一封特殊的传真——龙安乡革新村支部副书记杜果等8名大学生村干部联名申请参加抗洪抗险的请战书,希望能够参与渠江沿岸受灾最重的乡镇、城区街道的抗洪抢险工作,加入到抗洪救灾一线队伍当中。收到请战书后,区委组织部赓即与龙安乡党委、浓洄街道党工委联系,迅速将申请参与抗洪抢险的8名大学生村干部安排到浓洄街道洪水灾害最严重的新南门社区,与当地的党员干部群众、武警官兵一道参与抗洪抢险。8名大学生村干部又通过QQ群、手机短信等形式向全区在职大学生村官发出了参加抗洪抢险倡议书,截至7月22日,全区370多名在职大学生村干部投入到了抗洪抢险第一线,其中有180余名大学生村干部组成的10个应急小分队参与城区和受灾严重乡镇的清淤、消毒工作。
一碗舒心茶,军民鱼水情
“武警同志,喝口清茶吧,还热乎着呢”,73岁的独居老人杨素琴每天都为奋战在新南门片区的武警官兵们免费提供茶饮、干粮,被武警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杨妈妈”。杨素琴老人居住在水塘堡社区,因年老体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洪水慢慢上涨,武警中队三名战士获悉情况后,在洪峰来临前迅速将老人和屋内财物转移到了安全区域。“这帮孩子不怕苦、不怕累,真是好样的”,杨素琴一谈到武警战士就直竖大拇指。在北仓路、建设路、渠江北路等洪水淹没地段到处有解放军、武警官兵忙碌的身影,热心群众为官兵们送上了香喷喷的早餐、可口的盐鸭蛋……部分群众甚至与人民子弟兵一道义务参与到抗洪抢险的热潮中。据悉,全区共动员2850余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抗洪抢险,转移群众3万余人、转移物资80余吨,搜救被困群众300余人。
一句朴实话,激励千万人
“我是党员,冲锋在前”。洪峰来临前,区委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抗洪抢险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战斗在第一线、工作在最前沿。一句朴实的口号,是全区广大党员在抗洪抢险战斗中的生动写照。护安镇护坝村主任张培财四过家门而不入,帮助27户年老群众安全转移,家中财物被洪水洗劫一空;肖溪镇机关党员赵维勇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双脚因长期浸泡在洪水中已全部溃烂,仍全力开展场镇清淤防疫工作;官盛镇党委副书记李斌带病坚守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制作简易竹筏舍命解救王安碧一家……洪水肆虐以来,广大党员挺身向前,当起了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在抗洪抢险、清淤消毒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了全区未发生伤亡事故、未发生疫病险情。截至目前,全区共组织党员志愿者15000余名,成立党员志愿者抢险队340支。洪水消退后,又紧急投入到场镇清洁、灾后恢复生产等工作中。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记者 黄志凌 通讯员 廖小兵
向勇)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