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下岗女工,进入社区工作仅六年,就成长为一名管辖4个党支8个党小组、114名党员、1.2万名居民的社区党总支书记。一个受灾户多、老年人多、贫困户多的“三多”社区,在她就任总支书仅仅两年内,就荣获了“全国体育先进社区”、“红十字会四川抗震救灾优秀集体”等中央、省、市17项殊荣——她就是广元市上河街社区党总支书记黄巧。
用女人的怜悯和党员的忠诚为民办事
在上河街百姓心中,遇到大小事情,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黄巧书记。多年来,她的工作和这些琐碎事紧紧连在一起。
年近70岁的余以慰老人,膝下无儿无女,逢年过节却都能收到一个人的礼物。他不用看也知道,这是“巧儿”送给他的。他已经习惯称呼黄巧书记叫“巧儿”了,因为他觉得黄书记对她好得就像她的女儿一样。
余老说,去年年三十的时候,黄书记说要接我去她家过年,我不怕影响他们,怎么也不肯去。晚上她又不忘打来电话。当时我在电话里说“巧儿,我想你了,我想和你说说话”。你猜怎么着?第二天一大早,她真的来了,还和我拉了一上午的家常。
为了营造一个全社会关爱老人、贫困户的氛围,黄巧心想,何不给大家提供一个献爱心的地方?说干就干,不久全市第一个“爱心超市”顺利诞生,前来捐粮、捐菜、捐衣被的爱心人士络绎不绝。
社区工作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黄巧坦然地说,每天她都要接待许多居民的各种问题反映,压力很大,但是一个女人天生的怜悯之心,加上骨子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使她一次次毫不懈怠地去面对。
起早贪黑 群众需要她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社区居民乱作一团,许多人忙于躲避逃难。年近五旬的黄巧强迫自己不要慌乱,因为她明白,越是危急时刻,群众越需要她。
当下,她冒着随时可能袭来的余震,深入辖区排查居民住户损毁和人员伤亡情况,等到排查完辖区所有住户时,她才想起家中80多岁的老母亲。
灾后重建,量多事杂,头绪繁多。“那天晚上我都睡了,听见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黄书记。”太平洋K幢住户周礼勋谈起当时的经过仍感动不已,他说:“解决多产权关系本该我们自己去找社区帮忙协调,没想到那么晚了她还在为我们的事操劳。”
黄巧的辛苦没有白费,如今上河街居民已完全走出地震的阴霾,灾后重建加速推进,群众安居乐业。她本人也因为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被四川省红十字协会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