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你要当好义务监督员,真正把布瓦这些宝贝黄泥碉修整巴适哦!”7月13日下午,在四川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碉楼及村寨抢救保护维修项目现场,挂任该县文体局副局长的资阳援藏干部王尚全热情地和当地村民李胜书打着招呼。布瓦碉群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抢救维修关系重大,王尚全三天两头都上山去看看。
资阳援藏干部进入汶川两个月来,迅速适应环境、转变角色,全面融入当地工作。挂任县委副书记的龚明分管党建、县委各部委办、群团,还兼任县城灾后重建指挥长,一到汶川他就发扬了汶川“5+2”、“白+黑”的工作精神,全身心投入灾后重建工作,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赞扬,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汶川干部群众太辛苦了,我们迟来了两年,一定要努力工作,把时间补回来,为他们减减压。”
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李杰分管农业、水务、国土等“大农口”13个部门工作,工作繁琐而艰险。他经常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村寨查看地质灾害等险情,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当有人问及援藏干部工作的艰辛与不便时,李杰向来只有一句话:“既然选择了援藏,其它问题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尽快熟悉情况、发挥作用,是资阳援藏干部进入工作岗位后的首要任务。挂任威州镇党委副书记的李文在分管的拆迁安置、救灾防汛等工作中,察民情、顺民意,创新方法解决问题,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七一”她光荣地被中共汶川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受到表彰奖励。
挂任绵虒镇党委副书记的张教云,积极思考利用该镇交通、旅游优势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成都电视台推出了绵虒豆腐美食一条街,使得绵虒的旅游越来越红火。挂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付敬锋坚持“多学”,在认真学习掌握藏区、灾区工作方法的同时,他注重将资阳党建的经验做法融入当地工作,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特别是争取到20万元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担保基金,解决了当地大学生村干部自主创业的燃眉之急。挂职县财政局副局长的李景旭分管社保、财评,通过“多问”迅速熟悉灾后重建资金运行情况,在县城除险加固财评、农房重建决算等工作中把好了关。
“多跑”是援藏干部形成的共识,“单位非常重视援藏干部,根本想不到会让我分管项目推进工作,压力挺大的,要尽快上手,只有多跑跑。”王尚全深有感逐地说。王尚全到汶川后,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泡在项目现场,全县13个乡镇他已跑了12个,有一次他到最偏远的卧龙镇,来回仅花了一天时间,好几个地方车子都是碾着刚塌下的土石通过的。
“多记”是挂任县建设局副局长的樊凤君熟悉工作的法宝,短短两个月时间,她已经开始用第三个笔记本了,哪个工程有什么问题,整改意见是什么,责任人是谁她都熟记于心。
每一个援藏干部,一件点滴事反映一种精神,一个情操,一种态度。在采访中,笔者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奉献,援藏干部们纷纷表示:“既然肩负着党和家乡父老的重托来到藏区,就一定要能吃苦、多奉献,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记者 黄志凌 通讯员车福明 施龙斌)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