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辽东湾新区 盐碱荒滩上强势崛起

2012-10-18 14:11:16 来源:辽宁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辽东湾新区 盐碱荒滩上强势崛起

辽东湾新区 盐碱荒滩上强势崛起

  核心提示

辽东湾新区,一片曾经荒凉的土地!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号角唤醒了它沉睡千年的寂静,是辽宁沿海开发开放激起了它的冲天豪情,开启了盘锦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建设更具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滨海新盘锦的伟大征程。

盘锦辽东湾新区组建于2005年12月。随着新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区域规划面积几经调整,从原来10平方公里起步区调整到现在的规划控制面积545平方公里。 2006年9月,新区被纳入省沿海重点发展区域,可谓“挤进了末班车,坐上了头等座”;2009年7月,新区随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10年10月,省政府同意在新区设立省综合改革试验区;2012年1月,省政府1号文件批准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更名为盘锦辽东湾新区;2012年2月,新区被国家工信部公示为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这里临河傍海,既是辽宁沿海的地理中心,又是国家开放辽宁沿海战略主轴一线和渤海一翼的交叠之地。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545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和百余公里的河海岸线,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006年跻身辽宁沿海经济带行列后,辽东湾新区全面树起了城市、港口、产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形象,完成填海造地113平方公里,大连理工大学新校区落户盘锦,省实验中学辽东湾分校已开始招生,盛京医院辽东湾分院、奥体中心年底投入使用;中国兵器炼化一体化工程、长春石化、振奥橡胶、宝来石化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新型产业集聚区形象确立,成为全省综合改革试验区。目前,新区正在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

2010年9月28日投产以来,港口主要以石油及液体化工品、干散货运输为主,兼顾集装箱、粮食、钢铁、木材。□潘 轩/刘立杉摄

向海发展的新引擎

辽东湾新区地理位置优越。它地处渤海之滨,大辽河入海口右岸,这里三面环水,一侧连陆,与东北第二大港口城市营口市中心城区仅一河之隔,新建的辽河特大桥将新区与营口市区紧密相连,实现了资源互补。毗邻全国重要能源基地之一的辽河油田,石油资源丰富。新区为市属经济区,下辖荣兴、荣滨、二界沟3个街道和三角洲开发区。

辽东湾新区区位优势明显。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形成了以大连为核心,以大连、营口、盘锦为主轴,以盘锦、锦州、葫芦岛为渤海翼,以大连、丹东为黄海翼的发展格局。新区同时位于主轴与渤海翼之上,凸显了其在辽宁沿海开放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新区西连辽西城市群经济区,南接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北临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处于三大经济板块的叠合点,可以接受三地的发展辐射,实现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特别是辽河特大桥、滨海大通道、营口机场、盘锦新港、疏港铁路、高速客运铁路等重要交通枢纽建成并投入使用所形成的巨大交通优势,为新区加速提升现代物流业、积极引进科技服务业、全面提升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新区将成为接受和对外辐射的双向地,成为东北内陆地区最为便捷的出海通道和交通枢纽,形成服务的高地和人流、车流、物流汇聚的洼地。

近年来,辽东湾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弘扬创业、创新、担当、奉献、协作精神,通过走以港兴区、港区联动的发展道路,逐步把新区打造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向海发展的先导区和省综合改革的试验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建设成为盘锦新的行政、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在这一发展定位的引领下,这里基本完成了空间、土地和水系布局,初步形成了3个主体功能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已经开始,对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新体制新机制正在完善,新区已步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2011年,辽东湾新区生产总值实现139.5亿元,增长5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5亿元,增长110%;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增长42%;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增长78%。辽东湾新区,这座盘锦向海发展的桥头堡与新引擎,在盘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牵动作用正日渐显现。

辽宁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

科学发展的新典范

开发建设以来,辽东湾新区始终坚持以经济发达、科教领先、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生态优美、政治文明、人民幸福的辽宁沿海明珠城市作为战略指导思想,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新型产业体系为规划主线,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平台,探索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实现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生态优先的“四位一体”的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新区规划范围北至库二线,东至大辽河,南至大辽河入海口,西至辽东湾。规划面积306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545平方公里。依据城市功能相对完整的原则,规划整体形成一城、一港、一区的空间结构,即辽东湾水城、港口产业区、临港产业区。

城区(即辽东湾水城)是城市的综合功能区,承载着商业、居住、文化、娱乐等服务性职能。规划用地面积119.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10.9平方公里,内湖面积8.4平方公里。这里将重点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会展中心,高标准建设中央商务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国际招标建设盘锦大剧院、音乐厅、湿地博物馆。“十二五”期末,这里将成为集聚人口30万的世界消费、休闲、度假、购物、娱乐目的地及国际知名的滨海城市。

港区(港口产业区)具有保税、加工、物流等职能,位于滨海大道以南,新港路以东,东侧紧邻港口服务区及金帛湾,规划面积37.0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8平方公里,陆域面积32.26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2个5万吨级的油品泊位,2个5万吨级的多用途泊位和1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年通过能力可达1200至1500万吨;有5个5万吨级泊位正在抓紧建设,预计今年底可建成投产;30万吨级油品泊位和25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已全面启动。按照港口建设实施计划,到2015年将建成12个5万吨级泊位、4个10万吨级泊位和1个30万吨级油品泊位,年通过能力达到7000万吨;到2020年规划建成30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实现亿吨大港的目标,进入全国亿吨大港行列。在港区建设中,他们还将依托港口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和物流园区,不断完善商贸、保险、金融、流通加工、仓储、保税、信息等相关功能。同时,随着港口规模不断扩大和功能的逐步拓展,盘锦港将逐步发展成为内外贸结合、工商运并举的多功能、综合性大型港区。

(临港)产业区包括海工、加工、装备、石化等临港近海的产业职能,规划总用地面积129.2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05.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3.7平方公里。这里将以上游石化、中下游石化、海洋海事工程、石油工程等为主导,将各产业分区、有序地分布在规划区,逐步发展,并依据企业之间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对石化企业及其相关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区用地按照功能主要划分为6大片区:石油石化区、铝产业区、海洋工程装备区、第三方物流区、仓储区、市政设施片区。

目前,新区城区、港区、产业区三大主体功能区已经初步形成,工业与城市、港口互为支撑、互为拉动的发展格局基本确立。这意味着辽东湾新区不仅较好地破解了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相脱节、不相匹配的难题,也为沿海新兴城市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可供遵循的发展理念和规划模式。

城市形象的新高地

几年来,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领域,辽东湾新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和杠杆作用,积极利用银行贷款,通过BT、BOT等运作模式,破解了资金瓶颈,保障了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稳步进行。

截至目前,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83亿元。完成道路里程272公里,铺设燃气、供水等管网531公里,架设通信线路300公里,绿化400万平方米,完成土地平整30余平方公里,完成造地面积113平方公里。盘锦新港建设全面铺开,疏港铁路建成通车,行政中心项目如期推进。今年,新区计划总投资245亿元,重点实施滨水生态住区、西扩工业区、荣兴新城区、二界沟特色渔村等区域的基础设施工程;重点完成商业娱乐群岛、滨海生态住区等区域软基处理工程;启动“三桥一闸”工程;加快推进玉带明珠、二界沟特色渔村、荣兴新城回迁楼建设;抓紧实施25万吨级航道疏浚和30万吨码头工程;继续推进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建设,保证明年9月满足6000名学生入学需求;加快推进辽宁省实验中学辽滨分校(九年一贯制和高中)、盛京医院等工程的建设;加快推进供水厂、污水处理厂、热源厂等公用设施建设进度,使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冬季取暖得到有效保证,城市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加快铺设河畔水乡住区、西扩工业区、荣兴新城等主要区域的供电线路,满足入驻企业用电需求;重点实施水城道路、金雁湖公园、支二路、支三路等主要路段的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随着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硬件设施的日臻完善,新区的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升,签约入驻的企业也不断增加。

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辽东湾新区坚持用好用足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以海洋工程与装备制造、石化及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依托港口支撑,充分利用资源、区位、政策等优势,打造现代海洋工程与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这一产业,坚持以“引名企、招大商”为主线,瞄准世界500强及行业内世界100强大企业进行招商,强力引进对新区经济发展有“发动机”作用的大项目。

在推进项目入驻工作中,他们实施“保姆式”服务,对重大项目实施包扶责任制,按照“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层层负责,狠抓落实”的原则,采取“一对一”包扶的形式,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同时他们围绕项目落户、项目报建、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主动指导和协助企业做好相关工作,积极与项目审批和管理部门沟通协调,不断提升新区服务发展的软环境,有效保证项目落地零障碍。

几年来,辽东湾新区先后引进了投资50亿元的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投资3.5亿元的合力叉车、投资200亿元的中旺铝材等装备制造企业;引进了投资138亿元的宝来石化、投资145亿元的和运橡胶等石化企业,现已投产运行。还引进了投资845亿元的兵器集团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这样的旗舰型项目,目前正在做前期工作。同时,他们还按照省市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台湾石化企业转移的契机,积极谋划和打造海峡两岸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合作专区。现在的新区,已有投资160亿元的长春石化、投资6亿美元的联成化学等这样的台资企业项目入驻,还有正在洽谈的台湾中油公司、台湾中石化等台资石化名企。现在,新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逐步形成了以辽河重工为龙头企业的海洋装备产业链,以兵器集团、长春石化为企业龙头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同时新区还正在研究和打造与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相配套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目前,新区已签约项目305个,计划总投资358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66亿元;现已开工建设项目99个,投产运行项目76个。

新闻补白

在推进开发建设中,辽东湾新区充分发挥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在地区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作用,通过树立起城市形象、产业形象、港口形象和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形象,将新区建设成为盘锦以港强市的桥头堡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上新的经济增长极,并通过新区的开发建设,推动和促进辽宁乃至东北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改变,把新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的“深圳”和“蒲东”。

伴随着盘锦向海发展、全面转型、建设滨海新盘锦和辽东湾水城的发展进程,这里将成为盘锦的行政中心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一幢幢总部大楼将悄然矗立,一片片商住小区将遍布城区,一处处商业贸易区将迅速兴起;环岛路风光旖旎,大学城释放活力,金水湾显露生机,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到“十二五”期末,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840亿元,年均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20亿元,年均增长5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当年完成80亿元,年均增长65%;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50亿美元,实现“再造一个新盘锦”的目标。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醉了!清明节祭品惊现印着宋仲基肖像的冥币

司机高速上突发休克 民警不顾呕吐物人工呼吸急救

沈阳大爷大妈穿迷彩持冲锋枪大跳广场舞

江西高速一货车自燃 百万货物燃烧殆尽

精彩热图

24岁护士辣妈带老公女儿参加空姐招聘会

富二代办豪华婚礼 十多豪车环绕坝坝宴人数超二千

探秘网红经济下的“萝莉”女主播的日常生活

昆明举行巨型麻将争霸赛 打麻将成体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