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凭工程抵挡难奏效建设预警体系迫在眉睫
多山地丘陵的地形地貌使辽宁成为山洪灾害易发区,因此,我省一直没有放松修建和加固防御山洪工程。今年截至目前,全省共修复水毁水利工程7827处,落实各类防汛责任人1.2万人,已储备防汛抗旱抢险物资总价值1.14亿元。
据了解,我省一些山区的山坡和河床十分陡峭,河谷短小,这样遇到暴雨天气易形成暴涨暴落的洪水,由此而形成的山洪突发性强、破坏力大。
山洪还常伴有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发生,顷刻之间就会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统计资料显示,在1949年至1962年、1963年至 1976年、1977年至 1990年、1991年至2004年这4个时间段中,全省范围内泥石流滑坡灾害发生频次分别为6次、6次、13次和12次。
我省境内河流众多,流域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4400多条,而流域更小的河流就难以计数了;一些群众居住在山区沟谷中,非常分散,有的地方一条沟谷里只住着几户人家——这些都为防治山洪泥石流灾害带来了难度。
“在所有的河道、山谷里修筑防洪设施,需耗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因此,建立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以及采用非工程措施来防御山洪灾害就成为了符合实际的选择。 ”张玉玲说。
她说:“建设山洪预警系统,实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是指将山洪防治工作前移,重点放在事前准备和防御上。 ”
非工程措施防洪的内容很多,从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安装集成,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到预警指标确定、预案编制、宣传、培训、演练等都是重点工作。
去年,我省在凤城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3个试点县(市、区),先行完成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试运行效果良好。
日前,记者前往凤城实地了解山洪预警系统和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车进凤城时,正是大雨滂沱。来到防汛办,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工作,电脑屏幕上显示的降水量数值不断刷新。
“降雨监测是非工程防洪监测预警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已由过去的人员观测结合仪器监测方式,发展到监测仪器和计算机相结合自动监测。 ”凤城防汛办的范远丽告诉记者,“有了这套监测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精准地掌握各地的降雨量。分布于各乡镇的自动雨量站、人工雨量站和自动水文站都会不间断地把最新的数据传到这里。一旦出现汛情,就要立即启动预警。 ”
预案、预报、预警是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的三个重要环节。要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并树立明显标识,同时向社会公布,对区域内的建设活动和人员活动加强管理,规避风险;还要制定详细的信息传递形式、手段及预警报警形式、人员转移路线和组织方式等。
凤城市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组、户五级群测群防体系。通过电话、GMS报警、无线语音广播预警等多种方式,将防洪信息由县通知到乡、村、组直至户,让群众可以及时转移避险。
去年,凤城市21个乡镇均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发挥了较好的防御作用,全市在进行系统预警后,共转移泥石流区、河边、尾矿库下游等险户17000户,人口56220人次,无人员死亡。
凤城市还在平时组织山洪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及演练,提高村民应对意外情况的能力。
凤城市石城镇车头村白家堡子下堡组组长白书忠高兴地说:“自从有了这个防洪预警系统,再遇危险情况我们会很快接到通知,而且还给每家都发了‘明白卡’,遇到险情找谁、走哪条路往哪跑,上面写得很明白。这回下大雨我们也不慌张了,从前有暴雨的话晚上连觉都不敢睡。 ”
预警系统建设扩大覆盖面排除安全隐患仍是重点
今年,我省又在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本溪市区、桓仁满族自治县、宽甸满族自治县、盖州市、辽阳县、凌源市等12个县(市、区)建设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系统,修建简易雨量站279处、简易水位站241处、自动雨量站113处、自动水位站42处、多要素气象站143处,防洪预案的编制和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也即将完成。
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有关要求,我省将分布于13市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52个县(市、区)均已列为山洪灾害非工程防治项目。
张玉玲说:“群众主动避灾意识和自救能力还需加强,同时,人为诱发山洪灾害的因素也在日益突出,亟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
目前,部分山区乱砍滥伐林木的现象依然存在,另外违法修路、开矿、占河建房、开挖坡角、削坡取地建房等行为也都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性,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监督工作,纠正这些危险行为,同时对山区农民建房进行规划引导和指导,增强农民建房的安全性。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