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3岁女孩童童从鞍山赶往沈阳抢救 父母无力支付医药费但仍表示不放弃

在儿童医院,医生在给孩子做检查 本报记者夏铭阳摄
女儿的无力
“她烧得有点糊涂。平日里,她很活泼可爱,很懂事。”
父亲的无力
“我拿什么救你,宝贝,我真的想救你……”
平日里,爸爸于水(化名)的一只胳膊可以给女儿当秋千。但此时,他的双臂却撑不住怀里安静的女儿。
因为于水的心很疼,他承受不住这种痛苦,“我要救你,宝贝,可我拿什么救你啊?”
3岁女孩 生命垂危
昨日17时,3岁女孩童童从鞍山赶往沈阳盛京医院抢救。
在等待医生诊断的时间里,童童的姨奶告诉记者,上周二孩子开始发烧、咳嗽,住进了鞍山一家医院。从昨日开始,童童发烧很严重,鞍山的医生说赶快送到沈阳的医院救治。孩子从小身体就不好,总爱生病,平均每年都要住两次院,但哪次也没这次严重。
经诊断,医生建议必须住在儿童抢救室随时监护。但当童童的父母得知医疗费每天需要七八千时,他们希望能申请一间普通病房,“出门前,我们借了1万元,这点钱希望能让孩子多住几天。”
记者在医生的病历记录上看到:患儿病情危重,存在肝炎、发热、状态差、肝功转氨酶明显增高、凝血障碍,不住抢救室可能出现感染加重、休克、呕吐、不排除外颅内病变,可能陆续加重脑功能障碍,可能出现脑瘫。患儿肝功能衰竭,可能进一步加重肝性脑瘫,肝功能进一步恶化,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致周围各脏器出血,危及患儿生命。
从医生手里接过女儿时,父亲于水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他说:“她已经没力气了,烧得有点糊涂。平日里,她很活泼可爱,很懂事。”
怀中的女儿无力地眨眨眼,似乎困意十足,在父亲包裹的小棉被里,眼睛时而闭上时而睁开。
本报驱车帮女孩转院
为了能节省治疗费用,他们临时决定转院。记者让童童一家人坐上本报采访车,赶往儿童医院。
在车上,童童躺在父亲的怀里。父亲于水突然大喊:“我拿什么救你,我究竟拿什么救你,宝贝,我真的想救你……”
19时50分,车赶到儿童医院急诊室。医生给孩子进行检查,并建议住抢救室。值班医生说:“孩子病情很严重。”
于水瘫坐在一旁,问了一句:“孩子到底还有救没?”姨奶哭着央求说:“求你,能不能别问这样的话。我卖房子也要救孩子。”
20时20分左右,孩子的母亲决定,让孩子住进重症监护室。
据童童的姨奶说,去年家里出了一些事情,所有的钱都搭进去了,已欠外债20万元。为了还债,孩子的母亲去年12月份从鞍山来沈阳打工,由丈夫在家里照顾孩子,每个月她会给家里寄2000元钱。虽然,赚的这些钱根本支撑不了孩子的医药费,但孩子的母亲表示决不放弃。
截至昨日21时50分,记者再次与童童母亲取得联系。她说,女儿一直在重症监护室,医生已经喂了她一些粥,“我相信,女儿肯定会好起来的。”
来源:华商晨报 (记者 杨晓明)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