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5年“一五”普法开始,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全民法律素质教育活动,已整整进行了26年,它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及其社会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26年来,灌南县的法制宣传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提高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入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强度推进,法制宣传目标从单纯普及法律知识向提高市民法律素质转变,法制宣传方式从上大街、挂横幅的简单化向媒体化、网络化、科技化宣传手段转变,法制宣传主体从法宣主管部门唱“独角戏”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群龙会”转变。2009年,被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等四部门联合表彰为“全省‘五五’普法中期先进县”,2011年被中宣部、司法部表彰为“2006年——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六五”普法规划的启动之年。面对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的期望值越来越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拓展的空间和舞台越来越大的新形势,该县打开新的思维空间、树立新的工作理念、选择新的实践路径,努力打造“一地一品”法制宣传品牌。
灌南县14个乡镇结合各地方实际情况,整合社会资源,突出地域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法活动。有的地方设立法制广场、有的地方设立法制长廊、有的地方设立法制小广播,有的地方组建普法宣传队,如新安镇“夕阳红”普法宣传队、北陈集镇社戏大舞台、五队乡舞龙表演队、张店镇锣鼓普法队等,将涉农法律法规,精心编成节目,节目矮小精悍,形式活泼。“夫妻学法”、“张婆婆的晚年”等一批节目,深受群众欢迎,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了法律知识。
在实施“一村一品”法制宣传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创新载体,充分利用手机短信、普法网站、文艺演出、法制动漫、法制景观、公交车和出租车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做到报纸有文,电视有像,电台有声,手机有信,公交、出租车有字、生活中有景观的全方位宣传模式,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耳朵有听头、眼睛有看头、农闲有学头、心里有记头、生活有奔头。通过 “一村一品” 法制品牌建设,让群众在娱乐中学法、在潜移默化中懂法,引导其依法合理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来源: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记者 蒋爱中 通讯员 朱亮)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