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办案 探访全国首家"纪检监察公共关系中心"

作者:陈月飞 田梅 王存山 吕志 来源:新华报业网
2013-03-27 16:33:38
分享

开门信访,村民参与纪委查账

面对记者,龙虬镇龙潭村村民王宏山有些腼腆地说:“以前,我们总怀疑村干部在鱼塘承发包、财务管理上有猫腻。找镇纪委,又怀疑镇纪委包庇村干部,所以一有事就往高邮、扬州跑。现在信访大门打开,老百姓随时可以参与查账,感觉放心多了。”

村民和纪委“同坐一条板凳查账”的突破背后,是制度保障。《高邮市纪委、监察局信访举报助查制度(试行)》规定,只要举报人实名举报,又自愿协助调查的,就可以参与纪委的调查工作。

“各镇通过公开办理信访问题,既严肃处理了个别村干部的经济问题,也化解了不少社会矛盾。”该市纪委相关人士说。

记者发现,群众信访量最集中的,还是在村集体资产的发包、处置方面。不久前,龙潭村有一户承包集体虾塘的养殖户因市场行情变化亏了本,不肯交承包金,引发村民上访。镇里组织公开信访听证、审理,镇农经办认为,既然签了承包合同,就要履行合同。这时,有村民主动提出,考虑到承包户的实际困难,可适当下调承包金。最终,公开办信访形成互谅互让的解决方案。

反腐创新,不能流于形式化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把权力在阳光下晒一晒,能防止权力“生锈”。高邮市纪委书记朱勇说,要拆除纪检部门与群众之间的“围墙”,积极稳妥地打开纪检之门,让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纪检监察工作,“公共关系中心”也因此应运而生,并细分出“开门倡廉”、“开门信访”、“开门办案”、“开门监督”等六大工作机制。

省纪委法规研究室主任徐大勇认为,高邮选准建立新型纪检监察社会公共关系的突破口,“开门办纪检”形成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扬州大学法学院院长蔡宝刚表示,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向社会公众开放,符合依法治国进程的必然发展趋势。

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胡宗仁认为,高邮“纪检监察公共关系中心”的成立,为全国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起到可供借鉴的示范作用。当然,反腐倡廉绝不是成立“公共关系中心”便能一蹴而就的,单靠“公共关系中心”的单兵突击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可能使创新流于形式化。“纪检监察公共关系中心”要能高效运转,还需要注意形成部门间的整体合力,提高中心的执行力。而最重要的是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应尽快建立反腐信息收集分析机制、决策研究咨询机制、举报信用安全机制、案件查办机制和公众参与监督机制等,完善和丰富中心的工作内涵,从而使“公共关系中心”能够得到良性运转。(陈月飞田梅 王存山 吕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