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南京金陵中学考点门前的梧桐树下,聚集着一片等候考生的家长。记者主动加入其中的一个“谈话圈”——“上学不成问题,问题是要上‘985’、‘211’(全国重点高校代称)大学,毕业才不愁工作。”一位拎公文包的家长道。“谁说不是。不过,现在‘无扩(招)不成校’,教学质量哪能同过去比?”一位戴眼镜的家长感慨,“现在的硕士生,恐怕还不及过去的本科生。1990年我们全县上百学生考东南大学,就中了5个……”话音刚落,又引来众家长的一阵附议。
正是生源短少和持续扩招的双重作用,造成家长们喜忧参半——喜的是高校门槛降低,上大学容易了;忧的是上好大学的机会并未增加,享受不到精英化教育,文凭的含金量不足。“说到底,这是对高校前几年粗放发展模式的隐忧,是对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的焦虑。高校,只有加快‘弃大图强’的改革,才能破解家长之惑、社会之忧。”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博导王运来如此评析。
高校扩张遭遇生源低谷期
我省高校扩张之期,恰与生源低谷期“撞车”。
省教育考试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省18-22岁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2008年达到顶峰,为671.35万人,之后便逐年递减,2015年将降到390.99万人,2018年将降至谷底——只有295.03万人,2019年开始进入上升期。
全省高考生源变化轨迹也是如此。“如果以100作为2008年生源参数,那么,2015年将降为58,2018年将至最低点50,即从2008年到2018年的10年间,全省高考生源都呈递减趋势,其中,全省高中毕业生数每年将减少2万人左右。当然,全国也是走低曲线。”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导龚放说。
尽管高考生源“红利”消退,但高校圈地扩张的任务已经完成,教室、宿舍不能闲着,于是,招考录取规模有增无减。以全省近3年为例,2009年高考人数54.6万人,录取率77.2%;2010年高考人数降到52.7万人,同比减少1.9万人,录取率却升到80%;今年只有49.97万人参考,比去年又少了2.73万人,而录取率将超过80%。这一进一出,让各大高校想不招人都难。
今年全国高校招考录取情况也大致如此。据教育部网站公布,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933万人,较去年减少28万人,减幅15%。但“由于计划增加、考生人数减少,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去年增加近4个百分点,达到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