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建议
1、通知开会能否早点?
市民代表宋歌说,她十分珍惜参加绿评会的机会,但这次绿评会却开得很突然。因为她是两天前刚接到的通知,一天前看了一下所涉及的站点现场,而现在就要开会发表意见,直到开会前,她都没有拿到相关“绿评”的方案资料,也不知道“绿评”的具体流程。她表示,能否放慢下来,让他们好好调研一下,再提出更好的建议来呢?
2、听取民意要提前
南京市人大代表王虹指出,民意和民生如何协调是政府需要做的。工程宣传要在前,在开工之前,虽然施工路线就早早见诸了媒体,但是绿化影响却只字不提,地铁部门应早点公布绿化方案,征求民意。
3、应该第三方监督移树
园林专家刘莲英表示,树木移植应该建立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树木移植后应该有专门技术人员负责,要建立第三方监督管理机制,来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并要设立独立经费来保证移树的保护。
4、移树也要算账
刘莲英提出,有些树木因为自身条件原因,一看就无法移植活的,就应该现场进行处理,而不能劳民伤财,违背客观规律。她曾经就看过一棵准备移植的泡桐,树冠被虫蛀得没有了,如果再花这么多钱移植保护它,根本就没有价值。
5、移绿计划要尽早公布
政协委员魏大平指出,在地铁建设过程中,保护环境和树需要提前作研究和解决,而不是事后论证。相关部门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老百姓很多并不清楚,例如移走的树是否会被移植回来,需要政府部门尽早作出承诺。
绿评会汇总意见 主干道移树3棵须绿评
“市政工程的移树将接受社会监督。”南京市住建委主任助理何金雪表示,地铁和城市管理局,管理单位做迁移的时候,要引入监理机制。要向园林监督部门,申领工程监督。
另外,今后“绿评会”将作为一种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前的工作机制,并将提请市政府,建议成为环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另外还将结合此次绿评的经验,在规划设计的阶段,提前做出一些绿评指导原则,杜绝在问题出现之后进行绿评。
何金雪透露,今后在城市中所有的重要交通干道、主要的窗口路段、市民普遍关注的古树名木都将必须实施绿评。另外在主干道上,如果行道大树的数量达到3-5棵,也将采取绿评机制,而在一般次干道移树设计数目在10棵以上,也必须启动绿评机制。
来源:扬子晚报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