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1:规模和陪葬似与身份不符
盛华杰说清代朱孔阳编著的《历代陵寝备考》以及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编著的《南唐书》一书只记载,大周后口内含了一块美玉,请求节俭安葬,死于瑶光殿,埋葬在懿陵。但是并没有提到懿陵具体地点,也未讲述何时修建。
如果李煜为自己和皇后修建的合葬墓懿陵,其规格,就应该与南唐开国皇帝李昪和皇后宋氏合葬的钦陵、中主李景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大体相当。
而史书称李煜极为悲伤,亲自书写挽辞刻在石诔上,又亲自书写数千字的悼辞烧掉,把周娥皇喜欢的“金屑檀槽琵琶”用于随葬。3号墓并没发现刻有挽辞的石诔,更无“金屑檀槽琵琶”的踪影,更没有像钦陵和顺陵那样精美的壁画。
疑问2:大周后一个人独葬难解释
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当考古人员揭开厚重的“巨石阵”封顶,进入墓室时发现3号墓墓室不是很大,棺床只有一个,也就是说,墓室的设计就是独葬墓。
那么如果确定是大周后的独葬墓,称为懿陵是否合适?盛华杰认为:值得商榷。“不可忽视的是,李煜与大周后的感情极深,他怎么会让大周后独守空房,于情于理说不通。”“大周后贵为皇后,母仪天下,就算大周后自己提出薄葬,但草草埋葬,绝无道理。”
既然不是合葬墓,规模也不大,难道不可以解释因战乱,财力有限,只是临时葬所?“那就不能称懿陵。”盛华杰认为,就目前的线索判断就是懿陵,理由并不充分。
疑问3:会不会是李煜的其他嫔妃
3号墓在抢救性发掘之前就发现了盗洞,出土的文物不是很多,20多件文物多为女性饰品。这些证据不得不让考古人员往大周后身上联想。但盛华杰却认为,如此推测有点武断。“除大周后外,是否还有其他人?”
盛华杰说,据《历代陵寝备考》一书也记载,南唐后主李煜身边的女人,除大周后外,还有小周后等六人。除了小周后、保仪黄氏、宫人乔氏三人随李煜北上,客死他乡;还有嫔御流珠、宫人秋水、宫人窅娘三人,不知所终。“此墓的规格低于皇陵,其主人或会是她们中的一位呢?”
疑问4:皇帝和皇后怎会用墓志铭
考古部门称,在3号墓中发现了墓志铭,但没有透露具体的尺寸,只介绍说,墓志严重风化,墓志铭文已不清楚。对此,盛华杰指出,史料都有考证记载,我国帝王、皇后的墓葬,通常不用墓志铭,而是用哀册,或为溢宝。如南唐二陵开国皇帝李昪和皇后宋氏合葬的钦陵、中主李景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以及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葬,均出土哀册,而未见过墓志铭。而且3号墓出土的墓志,考古人员称,没有看见雕琢龙凤等纹饰,似乎石质也一般。
朱希祖日记:透露懿陵在幕府山
同时南京的朱元曙先生,向记者提供了祖父朱希祖先生的日记。朱希祖先生是我国近代最著名的史学大师之一,治学严谨,学贯中西。他在1935年5月4日日记中写道:“惟山(指幕府山)南有大坟,前有石虎、石羊、石马、石人、石龟趺各一对,观其雕刻,必为明以前物,盖为南唐李后主之周皇后懿陵,《历代陵寢备考》谓‘葬在城北’是也。”记者在朱希祖先生长子朱偰先生所著《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中,发现了朱偰先生当年拍摄的黑白照片,说明文字为“幕府山失名之古墓”,盛华杰认为,这两幅图片就是朱希祖先生所指的“大坟”。遗憾的是,记者了解到,这个石刻群,如今已经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