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女生近视率达93.7%,大学生的体质反而不如中小学生!昨天(6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0年江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此项监测覆盖全省10万余名大中小学生。监测结果表明,学生长高了、长胖了,但肥胖率、近视率、龋齿率依然居高不下,令人担忧。
苏南苏中苏北部分学生体质特点
苏南
7-17岁年龄段的学生平均肥胖率最低、呼吸机能指标最好,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素质指标最好,但平均握力体重指数最差,平均近视率最高
苏中
18-22岁年龄段的学生的呼吸机能指标、平均握力体重指数、速度、柔韧、耐力素质指标最好,但平均近视率最高
苏北
7-17岁年龄段的学生身高发育水平占优势,平均近视率最低,但肥胖率最高
喜!
“豆芽菜”体形减少了 耐力素质指标比以前好了
2010年监测结果显示,学生长高了、长胖了。其中反映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继续保持1985年以来持续上升的趋势。与2005年相比,多数年龄段学生平均身高、体重都高于2005年水平。如7-17岁年龄段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长了0.9厘米和0.8厘米,7-17岁男女学生平均体重分别增加1.2公斤和0.8公斤,18-22岁男生平均体重分别增加了1.4公斤。5年来,我省学生的胸围指标也在增加,7-17岁年龄段男女生平均胸围分别增加了0.6厘米和0.8厘米,18-22岁年龄段男女生平均胸围则分别增加了1.3厘米和2.4厘米。6-22岁各年龄段学生平均体重均在正常范围内,低体重的“豆芽菜”体形学生减少了。
监测结果还显示,如今不但学生发育水平提高了,部分常见病检出率出现明显下降,与2005年监测数据相比,我省学生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和蛔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平均低血红蛋白检出率比2005年下降了2.1%。乡村7岁和9岁两个年龄组男女学生的平均蛔虫感染率仅有0.5%和0.7%,均比2005年降低了1.4%,控制在较低水平。
学生耐力有可喜变化,自1985年以来,我省7-17岁年龄段学生耐力素质指标25年来首次上升。13-17岁年龄段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平均成绩则分别比2005年提高明显。学生的柔韧指标总体上有所上升。此外,农村学生耐力指标、力量耐力指标、柔韧指标高于城市学生的情况没有变化。与2005年相比,力量耐力指标、柔韧指标的城乡差距缩小。此外,7-17岁年龄段学生耐力指标的城乡差距增大,而18-22岁年龄段学生耐力指标的城乡差距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