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强基工程”
3月23日从常州赶到南京,26日结束培训立即返回——3天的学习时间虽然很短,柯萍却深感受益匪浅。而与她一起参加培训的,有来自全省城市社区的300多名党组织书记、社委会主任。
据测评,这次由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举办的研修班,学员满意率达到了100%。
收获:学到了做群众工作的真本领
将最基层的社区负责人请到省城集中免费培训,这在我省还是首次。这是我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要求的务实之举。“这次研修班以社区干部为主体,就是要把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关键领域和突破口,通过研讨和培训,着力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委会主任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识、能力和水平。”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研修班确立的“社会管理与群众工作”主题,更显得具有现实针对性。“办这个班太重要了!我省的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体现了党委政府对社区工作的高度重视。”省信访局原巡视员张云泉对记者说。
这位在基层工作了26年的“老信访”发现,由于一线干部缺少化解基层矛盾的真本事,所以很多矛盾上移。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张云泉用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学员们,要能让群众“听得进”、“坐得下”、“信得过”,“具体来说要有‘五心精神’:对来访群众要有热心,对群众的困难要有同情心,为群众解决问题要有诚心,处理问题遇到阻力要有决心,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有长期作战的恒心。”
南京大学博导童星教授向学员们传授:“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泰州市海陵区莲花社区党委书记蔡蕾听得频频点头:“驻区单位资源像金矿,就看你有没有能力去开采。”人在上课,她已经谋划回去后的工作:我们准备建立驻区自治促进会,把驻区单位组织起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切实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困扰:疲于应付200多项事务、上百本台账
面对“娘家人”和同仁,这些被称为“小巷总理”的社区负责人也乘难得的机会一吐心中“苦水”。
“社区规模大了,人手并没有增加。”连云港市新浦区海宁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委会主任谷慧反映,他们社区3500户居民,却只有5名工作人员。“不论社区大小,上面统一拨给的办公经费都是一年2万,房租、水电费等都包括在内。每位工作人员一年收入才1万多,根本留不住人,更别说大学生了。”
江阴市大桥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委会主任杜慧菁的烦恼引起大家的共鸣:“社区的现状是,承接上面各级部门的事情越来越多,而且上面光压任务,却不给钱不给人;闭门造台账愈演愈烈,这本抄那本,很多内容重复,还要挖空心思造得漂亮,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纸张。”
社区工作到底有多少?盐城市亭湖区雅和社区党委书记苏珍沙哑着嗓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事务可以归纳为五大类100多项,加上突发事务总共有200多项。医保、征兵、退休人员认证、工青妇工作等,一样也不少;除了财政、人事、劳动,其他上面有的部门我们都要对应,仅台账就有上百本。有的社区拥有六七十块牌子,上级哪个部门来检查就挂哪块牌子。“用‘白加黑’、‘5+2’来形容我们的工作一点不为过,大家普遍感觉很累。”
对策:创新社会管理,逐步实现购买服务
“一定要让社区工作者安心扎根社区,在大舞台成就大事业。”“小巷总理”们的困惑和烦恼,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坚持以社区党建为引领,普遍推广建立社区“一委一居一站”的管理模式,社区党组织负责统揽社区管理服务,居委会主要负责民事调解、居民自治,社区工作站主要负责社区服务的具体事务。“这种模式有利于把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从繁杂的事务中剥离出来,有更多精力做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省民政厅负责人说。
社区工作者职业化是一个方向。组织部门将大力选派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后备干部到社区任职,不断加大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力度。同时,配强社区专职工作者力量,原则上按每300户选配1名社区专职工作者,辖区人口较多的特大型社区可适当增加专职工作人员。
对于困扰社区的经费投入不足问题,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建立以财政为主导,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将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经费、人员报酬以及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项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报酬,并建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稳定增长机制。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张少虎 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