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放缓的积极信号
中国GDP30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自20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开始发生变化,2008年至2010年GDP增幅分别达到9%、8.7%和10.4%,今年上半年GDP增长9.6%,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虽然不排除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但也在传递着一种积极的信号。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未来若干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这个放缓是必要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必然要求。
上半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5%,投资贡献率为53.2%,净出口为负0.7%。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三驾马车,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出口遭遇重创,而投资拉动的过度与失衡也为可持续增长带来隐患。
高投入、高增长,低就业、低消费,过去几十年粗放式的增长模式积累的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从2010年底至今,央行共动用了5次加息和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政策手段,流动性的收紧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减少;实行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限购令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去泡沫化措施开始给高烧不退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降温。中国主动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势必影响到经济发展速度。
实际上,中国已主动下调了经济增速的目标,“十二五”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平均年增长目标为7%。
中国主动放缓速度向外界传递出积极信号:进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寻求有质量的增长。
美国爱德曼公司亚太区总裁戴维·布雷恩说,经济结构的转型对于中国至关重要。“从投资拉动和出口导向型转为内需拉动型的发展模式之变,可以帮助中国保持长期且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