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经济
涨工资能不能“涨”出共同富裕
2011-08-31 08:56:5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近期很多改革“停摆”,唯有公务员工资改革不时传出一些声音。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距2006年公务员工资改革5年后,新一轮旨在消除地区差距、消除基层与省市级差距的公务员收入改革又将拉开帷幕。

“改革等于涨工资”——这是很多人对公务员工资“改革”的简单理解,也是基于既往经验。为了论证“涨也有道理”,有专家搬出《公务员法》,摆出第七十五条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认为任何人包括公务员都有权利分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果实。这个逻辑实在强悍,但我还是担忧:用涨工资来消除地区收入差距、实现公平,这会不会成为“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游戏?

据说,目前全国各地的补贴仍不够平衡,有经济发达、财政收入多的地区近年来自行调整了标准,津贴项目名目也比较繁多,加总起来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上限。既然有人这么高,其他地区的人,自然也要努力与先进地区“涨齐”。据某中央单位工作人员透露,今年开始工资条上每个月平均涨了500元左右,因为“地方上工资都是自己定的”,有差距就得涨呀,不然不影响士气嘛!类似逻辑一定不少:某某地区的补贴是多少,我们也要多少;某某地区一个区长的车补就是七八万元,我们怎么能这么少……

水多了加点面,面多了加点水,最后收入蛋糕越做越大,离“公平”却可能越来越远。因为两个最基本的命题都没搞清楚:

第一,公务员工资的地区差别是不是合理的?西部小县城和北京、上海的同级别干部,是不是必须拿等额工资,他们的生活成本相不相同,其他行业的工资是不是也等额?反过来,艰苦地区的公务员们,是不是应该拿到比“优越条件”地区公务员更高的补助?当“地区差距”被拿出来做幌子时,难道不需要先掰扯清楚吗?

第二,同样的城市不同部门的待遇,是不是不能有差异?关键部门的局长和“冷衙门”局长的付出不会一样,其待遇一样了,就是“一碗水端平”吗?如果干多干少都一样,忙着闲着都一样,这不又成了僵化的大锅饭吗?在没有共识之前,简单地宣扬“涨工资才能缩小差别,是公平需求”,有点立不住脚。

公务员收入改革本身不是坏事,也不“敏感”,它之所以很容易刺激民众神经,是由于两点:其一,改革是不是科学、透明且可监督的?确定公务员工资标准时,是否经过了有效的决策程序并吸纳了足够的民意?怕就怕很多涨工资只是主要领导大笔一挥,工资多少、补贴多少、奖金多少,都是暗箱操作的糊涂账,像此前爆出的领导同志搞个“党政评审”、“廉洁从业授课”都要自拿令人咋舌的“兑现奖”,焉有公平可言?

其二,公务员收入改革不能“先天下之优而优、先天下之乐而乐”。最近有报道说,酝酿三年有余的《工资条例》再次陷入僵局,传说中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似乎也缺少实质性办法,民生压力依然普遍较大。民众收入改革推不动,公务员收入却要用“涨”的办法来寻找公平,岂能不“水入油锅”?

用透明的姿态面对它,用科学的思路论证它,用刚性的条款确定它,用问责的办法守护它——遵守了这四条,公务员收入改革才可能避免陷入“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漩涡中。公平不是简单“涨”出来的,公平是靠真改革“改”出来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段若兰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多个省份任命代省长 均具跨省或跨领域工作履历
全国新闻单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展开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