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资囤炒?
“作为国内大型的中药饮片企业,康美药业每年利用三七数量仅为100吨左右,而2009年囤积量却是这一数字的7倍多,存在明显的囤炒行为。”中国银行广东揭阳分行一位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
那么,三七等中药材为何会成为游资追逐的目标?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对《瞭望》新闻周刊说,中药材不像一般生鲜农产品,其在适当温度下能够存放较长时间,故具有极大的囤积空间。“一些贵重药材,如西洋参、太子参,可在仓库,特别在冷库里存放几年时间而不变质。期间,库存中药材可以囤积居奇,也可以不停易主升值。还能发展深加工,投资者能从容根据市场行情灵活经营,或囤货或抛售。”
孙雄说,比如三七等被暴炒的商品,其往往总产量不大,遇到旱涝等自然灾害,极易出现供不应求,于是,少数有经济实力的公司或个人就可以轻易囤积居奇,牟取暴利。
普宁市药监局原副局长陈德丰告诉本刊记者,当前,从中药材种植、加工到流通等各环节,都存在炒作的迹象。“有些企业甚至早早挤入种植环节,提前控制药源。有的甚至把中药材种植的种苗收购起来烧掉,制造市场短缺局面,从而抬高价格。”
陈德丰说,中药材原本纳入国家计划监管,后按市场经济模式管理。“由于一些垄断性的企业已介入到整个产业链条的炒作,国家有关价格监管部门也力不从心。”
本刊记者获悉,当下,部分药企为扩大仓储能力,正以各种名义加快在全国各地扩建仓库、园区。
以康美药业为例,其目前已在普宁市建成占地数百亩的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并拟规划发展占地逾1000亩的康美国际中药港。另据康美普宁中药材专业市场营运副总监周俊丰介绍,康美药业公司还在安徽发展一个占地1500亩的专业市场,届时将成为全国最大。“当前全国有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现在很多已纳入康美的收购计划。”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