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经济
康美药业“囤炒”三七之辨
2011-08-11 19:00:06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在发改委整顿中药材市场价格的大棒下,康美药业会不会成为那只用来“儆猴”的“鸡”?

1997年成立的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美药业),正俨然成为中药材行业的“反面教材”。

7月中旬,因囤积三七获利1.2亿元人民币,康美药业遭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发改委)的“提醒告诫”。此后,康美药业不仅股价大跌,且遭遇社会的谴责质疑。

整个中药行业亦为之震动。特别是7月18日,发改委对中药材行业首次开出调控处方——责令54家囤积党参的商户限期限价限对象销售所囤积的100多万公斤党参。

发改委做出此种反应的背景是,中药材行业继1988年、1992年和2003年的三轮涨价后,其起自2009年的第四轮涨价风潮波动至今。

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天气、游资炒作、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原因,中药材进入价格上涨通道。到2010年,全国537种中药材共有84%涨价,涨幅从10%到400%不等。

有业内人士称,此次中药材涨幅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堪称近十年之最。

这个“涨”字,令中药材的相关产业链叫苦不迭,制药企业更随即将成本压力传导给下游的患者。一时之间,昔日以“廉”著称的中药变身“贵族药”,遭到公众“药你命”的诟病。

此种氛围下,康美药业对三七的低价购入、高位抛售、获取暴利,格外触动各方神经。

有人认为,康美药业此举无异于发“国难财”,是恶意囤积的典型;亦有观点认为,康美药业的获利,系其管理层专业判断、资金实力等的合理回报。

那么,这究竟是一种经典的商业获利案例,还是恶劣的扰乱市场行为?

高额获利

两年来,三七的价格攀升轨迹十分清晰:2009年,其价格大致是每公斤七八十元;2010年3月中旬,涨至每公斤300多元;今年3月底,则为每公斤近600元。

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向媒体表示,中药材价格出现的非正常暴涨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蓄意囤积使然。

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康美药业2009年购入三七660.7吨,库存58.04吨,全年累计囤积达到718.74吨。当年,公司对外销售三七仅88.1吨,生产自用65.6吨,截至2009年12月31日,还有库存565.04吨。尤其是当年1~9月份,仅对外销售2吨。

而由于2009年三七主产地云南省文山州大旱,导致当年全国三七的产量仅为3000吨左右。这意味着,康美药业购入的三七占到市场总额20%以上。

2010年,国内三七价格一路上涨,康美药业将购入的三七全部抛售,从中获利1.2亿元。

资料显示,中药饮片分装原是康美药业的主业,但目前已将重心转战贸易,并将其拓展为第一收入来源。

2010年该公司年报显示,来自中药材贸易的营业利润达5.86亿元,占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的82%。查阅该公司近年来的存货可以发现,存货分为原材料、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在产品、周转材料等,其中2009年底原材料账面价值为9116万元,到2010年6月底为11982万元,2010年底更是达到16790万元。

许昆林透露,发改委已重点对康美药业2009年涉嫌恶意囤积三七药材的情况进行专项调查,“情况据查属实”,至于下一步的处罚,正在研究之中,“我们先是依法予以提醒告诫,处理也将依法进行”。

连日来,本刊记者多次联系采访康美药业总经理马兴田等负责人,均被婉拒。对于公司是否因囤积暴炒而受到政府处罚时,公司一员工反问:“你看我们公司的股价有受到影响的迹象吗?目前经营一切都很正常。”

在康美药业的总部所在地——广东省普宁市,一位干部向本刊记者评论道,作为一家提供治病救人物资的上市公司,康美药业理应在履行社会责任上作出表率,但其蓄意囤积暴炒事关百姓民生的药材,其逐利的本性显然大大掩盖了本应担负的企业良知。

也有人对康美药业抱屈:康美药业的管理层不过是有一定远见,看准了一轮上涨的趋势,并很好利用了价格波动,为公司股东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仲祖文:干部提拔必须过“纪律检查关”
国务院法制办就房企资质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