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经济
170道“令箭”为何摁不住物价
2011-08-01 13:10:0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其二,对某些政策的调控效果不理想感到焦虑。先后下发170余道文件,一方面说明决策层是根据物价变化在灵活调控;另一方面或许表明,之前出台的某些政策调控效果不太理想,所以不断出台政策进行调控。政策也是鞭策,某些政策调控效果不理想也与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不力有关。

其三,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让决策层比较忧虑,所以频出政策应对。众所周知,去年和今年是全球性通货膨胀,中国CPI高企就有输入性因素,这就增加了控制物价的难度。再看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再加上宏观经济增长存在两难或多难局面,无疑,出台170余道文件就是为了应对复杂形势。

我以为,这170道文件既说明物价形势相当复杂,仅靠一纸政策调控很难达到调控效果,也说明我们的最高决策层心系物价、心系民生。据悉,为抑制猪肉价格,国家还曾连夜签订购进合同,将平价肉投放市场;方便面利润本已较高还要涨价,政府立即出面制止;某日化用品企业号召全行业涨价,同样被制止,并领到百万元罚单。价格主管部门积极干预企业涨价的背后,很显然都有国务院文件在督促、鞭策。

不过我们要看到,尽管行政调控频频出手,但有不少企业在行政调控之后依然在变相涨价。例如,方便面、日化用品涨价在当时被制止了,但没过多久就悄悄涨价了,而且涨幅还不小。可见,行政调控某些物价的有效时间很短暂,这也让行政约谈、打招呼式的物价干预方式显得很尴尬。

显而易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行政之手调控物价的空间有限,商品价格主要还是市场说了算。因此,调控物价最理想的办法,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多运用法律手段,如提高价格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落实反垄断法;二是多利用市场之手平抑物价——行政之手也可以调控物价,但效果有限不宜多用,即使要用,也是税收减免、信贷支持、财政补贴——行政约谈、打招呼等方式还是尽量少用——不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段若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2011年7月重要人事任免(名单一览)
公安部部署开展交通秩序区域联动整治行动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