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6月27日,一名旅客在即将正式启用的京沪高铁候车区内休息。京沪高铁开行在即,上海虹桥站推出易购、易行、亲情、尊享等7大服务项目,在购票、候车、休闲娱乐、空铁联运等方面为乘坐高铁出行的旅客提供最大的便利。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300公里时速是“经济速度”吗?
既然京沪高铁的盈利压力比较大,那么铁道部为何在其开通前降速又降价?
首先是成本的问题。同济大学教授孙章介绍,从损耗的角度讲,300公里时速的列车,行驶2-3万公里,轮对磨损1毫米;而350公里时速的列车,行驶1万公里,轮对磨损2-3毫米。350公里时速的列车损耗相当于300公里时速列车的4-9倍。
其次是效率问题。由于京沪高铁采取混跑模式,慢车要给快车让路,如果速度差过大,让车太多会影响效率。按照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的说法,时速350公里和250公里的混跑模式,效率要比时速300公里和250公里的混跑模式低20%。
最后是上座率的问题。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是高铁降价的前提,而票价降低能刺激客流量的增加。“客流量乘以单位票价等于总收入,如果这其中的平衡点控制得好,票价降低后总收入并不会少。”孙章说。
民生账和节能账
京沪高铁开通,首先受惠的是既有京沪线部分普快列车。为避免以往高铁线路开通后的“被高铁”争议,京沪高铁与老线普快不但共存而且惠及后者。铁路上海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京沪高铁开通后,既有京沪线超饱和运行的情况得以缓解,部分车次等候、避让的时间减少了,缩短时间10分钟至2小时不等,提速列车一律不提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