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长江、汉江两江夹击湖北的防汛抗洪斗争中,湖北军民众志成城,严防死守,成功实现了两江在武汉错峰,大堤未出现重大险情,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一场战役性胜利。在此次防汛抗洪斗争中,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利枢纽科学调度,有效拦蓄上游洪水,为缓解汉江中下游地区和武汉防汛紧张局面,减轻长江、汉江防汛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洪峰过后,丹江口水利枢纽的防洪能力激起人们的浓厚兴趣:面对此次汉江二十年一遇的特大洪峰,实施了大坝加高工程的丹江口水利枢纽为何大坝“长高”了,水库却没“长胖”,从而更大限度地拦蓄洪水,发挥防洪效益?
受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流域持续强降雨影响,7月中旬以来,丹江口大坝上游先后形成两次洪水过程。第一次入库洪峰于19日到达,流量为27500立方米/秒;第二次洪峰25日到达,流量为34100立方米/秒,是1968年丹江口水库建库以来第二大洪峰流量,也是1983年以来的最大洪峰。28日,丹江口水库达到今年入汛以来最高水位154.95米,较洪水到来前上升了12米多,超出汛限水位近6米,直逼157米的正常蓄水位。
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局长、防汛指挥部指挥长贺平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首要任务始终是防洪。为减轻汉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并使汉江和长江在两江交汇处的武汉成功错峰,丹江口水利枢纽充分发挥拦洪功能,7月15日以来,丹江口水库累计入库水量为98亿立方米,其中70多亿立方米水量被拦蓄,拦洪削峰率达75%。
此次汉江洪峰在沿下游推进过程中,沿线之所以未出现较大险情,除了成千上万军民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加固堤防、严防死守外,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利枢纽的科学调度,取得了巨大防洪减灾效益。
不过,在洪峰过去后,不少人却心存疑虑:已经实施了大坝加高工程的丹江口水利枢纽,为何不能及时提高蓄水位,增加库容,为减轻长江、汉江防汛压力发挥更大作用呢?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一项重要工程,工程通过将坝顶高程从162米加高到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库容从174.5亿立方米增加到290.5亿立方米,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增幅超过60%。
记者27日在丹江口大坝上看到,工程概算总投资为24.25亿元的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已基本完工,坝顶高程已全线加高到176.6米。当日14时,丹江口水库达到今年入汛以来最高水位154.87米,直逼157米的正常蓄水位。
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刘松表示,尽管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已基本完工,但由于加高后的大坝工程未通过验收,库区移民搬迁也未完成,目前大坝正常蓄水位仍然执行的是加高前的157米标准,加高后按170米正常蓄水位计算增加的116亿立方米巨大库容,目前暂时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虚拟库容,还未落到实处。
刘松说,此次洪峰过境时,如果没有丹江口水库的拦洪削峰作用,汉江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将更加严峻,下游杜家台分洪区和多个民垸都将分蓄洪水,给国家财产和中下游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今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部完工后,按照170米正常蓄水位标准,通过科学调度,丹江口水利枢纽将发挥出更大的防洪减灾效益,汉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将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近百年一遇。
据了解,按照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要求,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后通水。届时,作为世界最大的生态调水工程,丹江口水库相应增加的116亿立方米库容不仅可以变为现实,发挥出显著防洪效益,而且将在调水、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新华网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