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东北地区>黑龙江>黑龙江新闻
敖其湾 赫哲人的美丽家园
2011-05-10 14:51:54      来源:黑龙江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沿着友谊路西行,驱车20分钟便来到了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敖其新村。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的山坡上,一排排红蓝相间的别墅式赫哲民居整齐划一,错落有致。这里是赫哲族仅有的四个主要聚居地之一,有村民103户、326人,约占全国赫哲族人口的十分之一。

生态新村承接民族文化

走近敖其新村,一座高16米,由鱼叉和猎枪交叉竖起的展现赫哲族渔猎文化的敖其湾景区标志格外醒目。在山坡下,汇聚赫哲民族文化符号,渔猎文化特点的文化柱、文博馆、萨满神屋、赫哲族小学、伊玛堪和鱼皮技艺传习所,以及融入赫哲族文化元素的水系、景观、水上舞台等,无不昭示着这里对赫哲文化的传承、挖掘和保护。

村党支部书记刘义告诉记者:“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结合我们赫哲民族风俗,聘请北京公司规划设计了‘佳木斯敖其湾赫哲族旅游区’。经过两年建设,初步形成了入口服务、文化展示、滨水休闲、预留发展、狩猎休闲、新村发展等六大功能区的‘赫哲文化圣地’。”

如今登高俯瞰,整个旅游区形状宛如一件赫哲人的鱼皮衣。走进新村,环村路、村内街道两侧栽植的杏树、柳树、丁香、金叶榆等已开始发芽。3.2公里长的村内水泥路旁安装着40盏仿古太阳能路灯。户与户之间栽植了水蜡绿篱。据刘义介绍,旅游区占地面积83公顷,项目计划总投资1.41亿元。目前,由省、市、区、村共同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60~100平方米的民居103户,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全部完成。基本实现了民居功能、配套设施城市化、生态环境园林化的精品新村目标。昔日的荒山坡上崛起了一座“村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园林村。农村人过上了比城里人还现代化的生活。

民俗旅游捞金银捞幸福

敖其新村南枕完达山余脉,山上有美丽壮观的风车;北临松花江畔,山水相接、山转水流的飘动之感随处体验;东靠“杏花八景”之一的杏花谷;西临全省距城市最近的大型滑雪场——卧佛山滑雪场;北对曾拍摄《松花江上》、《解放区的天》等多部电视剧的程家大院影视基地。加之赫哲人独有的渔猎、歌舞、饮食等民俗文化资源,为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于是以“吃赫哲鱼宴,住赫哲人家,品赫哲民俗”为主题的民俗游风起云涌。

走进文博馆,赫哲族的历史沿革、生活习俗、精神信仰、文化艺术、民族精英及 “说胡力”、“嫁令阔”和“鱼皮技艺”三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这里一一展示。徜徉在旅游区,你会发现这里从民居到景观处处彰显着赫哲文化元素。在墙面、房门、环路、景观桥栏杆上设计的浪花、鱼、天鹅等赫哲族标志性符号随处可见;利用民居不同颜色的房盖拼成的赫哲族捕鱼工具(抄罗子)图案,喻意捞金、捞银、捞幸福。

来到村民解永亮家里,他正忙着创作鱼皮画。他介绍说,搬进新居后他创办了赫哲艺堂鱼皮画廊,年创作鱼皮画作品千余幅,每年纯收入几十万元。“这美好的生活都是村里发展旅游产业带来的。”

村委会主任葛宝华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组织村民进行开发鱼皮、鱼骨手工艺品制作等相关知识培训。已有20多人学会制作鱼皮画。现在,旅游区年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年营业收入可达到300万元,每年人均可增收6000元。此外,村里还聘请国家级赫哲族口头文学伊玛堪传承人为村民授课,90%以上的村民能说赫哲语;组织赫哲居民学习表演赫哲民俗歌舞,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充分展示赫哲风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详细

各地新闻
88年前,这里曾经是一幢两层砖木结构金字瓦顶的房子,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详细
点击排行
  卫生部回应“阴滋病”研究结果 称未发现新病毒
北京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即日起可在线查询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