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水涨赶人退。杨菊梅只得带着孩子们后靠到现在的地方,而老伴的坟却长眠在了丹江水底。
“老伴的坟在这儿,叫我咋能舍得下啊,我走了,他一个人多可怜。”杨菊梅自言自语。
因为南水北调,杨菊梅的小儿子一家搬到了厚坡镇,大儿子和二儿子跟自己去许昌襄城,女儿在前年的试点移民时就搬到了许昌姬家营。“搬过去也好,离女儿近了。”杨菊梅笑着说。
最大的遗憾:“妈没来得及到新家看看”
24日中午, 天有点热。24岁的张清学光着膀子,顶着烈日,在亲朋好友的帮忙下装车,黝黑的皮肤在太阳下发亮。
交谈中,当记者问到他母亲时,张清学低头沉默了一会儿,当他抬起头时,两行热泪竟流过了两颊。他指了指后山山坡说,她永远留在了这里。
一个月前,张清学64岁的母亲刘瑞风心脏病突发去世了。“我在外面打工,家里的事情都是我妈操心,尤其是移民,事情可多了。”张清学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之前没有带妈去看看许昌的新家。”
今年2月份,刘瑞风查出有病。她就常常对张清学说,都说许昌新家房子盖的可漂亮了,自己想去看看,也盼着搬到新家住上好房子过过瘾,一辈子都住土坯房,不知道砖房住着啥滋味。可张清学打工太忙,一直没有带母亲去看看新房,也没料到母亲去的这么急这么快。
“我装完车就去给妈上坟,告诉她明天就要搬走了。”张清学说,自己要包一包母亲坟头的土,带到新家去,让母亲也住住新房,完成母亲的夙愿,也弥补一下自己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