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中地区>河南>本网专稿
最后的移民村:把根留在丹江 哪管人在何方
2011-08-26 09:47:53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最后的移民村:把根留在丹江 哪管人在何方
依依不舍挥手告别,踏上离别家乡的路程。(生俊东摄)
最后的移民村:把根留在丹江 哪管人在何方
小小移民整装待发。(生俊东摄)
最后的移民村:把根留在丹江 哪管人在何方
淅川县县委书记袁耀生、县长马良泉送乡亲们的故乡土和丹江水。(生俊东摄)
张庄村,淅川县滔河乡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背靠牛头寨、梧桐山,面朝丹江水,100多年来安安静静地躺着这里。

25日,该村1192位移民全部安全搬至许昌新家。搬迁前夕,记者深入该村,展现搬迁全过程——

南水北调,丹江蓄水,张庄开始不再安静了。村里接到了搬迁的命令,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该村已经历了4次搬迁:1960年102人支边青海;1971年819人后靠到凌岗村金山根组;1973年915人安置到九重镇;1995年762人迁入厚坡镇。

如今,张庄村又要经历第5次搬迁。以前都说部分搬迁,这一次,村里人再不用“妻离子散”、“父南子北”,而是整村迁至许昌市襄城县王洛镇移民新村。这一次,该村被确定为河南省丹江口库区外迁农村移民的最后一个村庄,张庄村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各大新闻媒体纷至沓来,各级领导看望慰问,隆重的欢送仪式也在此举行……

然而,张庄人却依然是安静的收拾东西、告别亲友、挥手故土、奔赴新家。他们淡淡地说:“国家的事儿,俺们都支持和服从。不管俺们人走到哪儿,家安到哪儿,俺们的根就在丹江。”

8月25日大早,张庄村312户1192人踏上开往许昌市襄城的客车。下午3点顺利抵达新家,凝望一排排漂亮的房子,张庄人喜不自禁。新家,全新的生活等着他们。

最后的告别:“老坟在这儿,叫我咋能舍得下”

8月24日早,大雾弥漫在整个张庄村,能见度不足20米。

90岁的杨菊梅拄着拐杖站在自己门前,这一夜她又是不咋睡。自从知道要搬家后,她常常站在家门口,向离家仅2公里远的丹江张望着。看着丹江水,她心里就舒服。

但是这一天不行,大雾中,她只看到白茫茫的一片,心里一下子失落起来。“哎,都是这丹水惹的祸。”然而,亲近了一辈子的水,她说啥也恨不起来啊。

杨菊梅是张庄村年龄最大的移民,她有三儿一女,现在已经是四世同堂,小重孙李睿祥也有1岁零4个月了。人老了,耳朵有些背,听话儿吃力,孩子们也不常跟她说话。没事时,她就慢慢地晃到丹江边,望着丹江水,跟老伴说说话。尤其是搬迁前,她更是天天如此。

32岁,杨菊梅的老伴得疾病没了,当时她的小儿子李云锋只有8个月大,大儿子李云强也不过10岁。“感觉天都要塌了。”哭了一天一夜后,杨菊梅擦掉眼泪,她决定把老伴埋在自家屋子后面,让老伴陪着自己把4个孩子拉扯大。生活的艰辛,让她守寡了一辈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首届"和美西藏"美术作品大赛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聚焦刑诉法修改:铲除刑讯逼供滋生的“土壤”
发改委:坚持调控房地产市场决心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