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搜集信息”到“督察、督办”
如今,随着网络已经成为继广播、电视、报纸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网络问政”也成为较为常见的做法。但像郑州这样就网络舆情第一时间集合主管部门,直接督办的做法还尚未见到。
每天上午,李阳阳和他们的同事们都会在网上忙碌地搜寻和郑州相关的信息,网站、论坛、微博,都是他们获知网络舆情的主要渠道。
“发现问题后,我们会首先把网络链接发给相关单位,让他们在下午来会商之前有所准备,”李阳阳说,“毕竟我们不可能深入调查每一个问题,所以要提前告知,让他们先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会商制度的实施,也让李阳阳所在部门的工作从之前简单的“搜集信息”,深化到了“督察、督办”。
“我们会根据事情的难度,要求参加会议的部门在几天内给出书面的处理结果报告。”他补充说,对那些“老大难”的问题会给予格外的关注,“每个问题都有彻底解决的最后期限”。
此外,网络管理科每周还会整理舆情处理反馈,并对各个部门官员对问题的处理表现进行评估,而评估报告会直接放在市委主要领导们的办公桌上。
“这使得相关部门不仅重视解决单个事件,而且促使他们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形成长效机制。”李阳阳说。
郑州市互联网新闻管理中心主任李新军也介绍说,“网络舆情联席处置会商的做法是整个中国都是比较超前的,关键之处在于它能够迅速召集相关职能和监察部门,共同商议,明确职责,及时有效地解决网上曝光出来的问题。”
目前,“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共包括郑州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郑州公安局网监支队等在内的12家常设单位。涉及当日讨论问题的不同职能部门也会被召集到会议现场。
“每次开会都要签到,会议室每天都是满满的”,李新军说。“事实上我们早就想这么做了。”他透露说,在此之前,他们解决老百姓在网上反映的问题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可能因为要层层上报,或者因为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或者互相“扯皮”而被搁置。
“过去,我们是获知网络舆论的眼睛、耳朵和鼻子,现在还是大脑,因为可以直接督办相关部门。 对于不予配合的单位和领导,将责成其责任。”李新军颇为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