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当记者来到河南省延津县石婆固乡里乡村时,32岁的农民段建彬正在忙碌着整修自己近5万元购置的谷物精选机和花生剥壳机,免费为村民们进行小麦精选、花生剥壳。每逢麦收季节,都是段建彬最忙的时候,自从2007年买了这两台机器,他的农收季节总比别人忙很多。
记者了解到,包括里乡村在内的附近6个村子,共有麦田5000多亩,小麦产量每年收过的小麦达500多万斤,部分毛粮经过谷物精选机后成为精量,平均每斤售价要比市场上的粮食高出5到6分钱,为农民提高收益3万元,花生剥壳后的每斤售价要比毛花生高1毛钱,每年在段建彬这里加工的重量为70多万斤,平均提高农民收益7万元,这两项累计每年为村民直接创利10万余元。而这些针对个体农民的加工不仅是免费的,他还自己花钱雇了5个人为他们提供无私帮助。
作为一名农民党员,段建彬说做这些还不够,他觉得自己还有义务做更多的事情帮助村民致富。近几年来,每到农作物播种、管理季节,他都要去省农科院自掏腰包请来农业专家为村民们讲解农作物灌溉、防疫等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农作物种植期,他组织附近村民进行粮种、肥料等团购,低价为村民们购置生产资料。很多村民提起段建彬时竖起了大拇指称赞。
综合分析了该县石婆固乡的农业种植实情,他正在考察准备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让农民们在家门口看到自己的粮食变成产品走向市场,实现农业“种、产、销”一条龙,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也能得到解决了。“自己富富一家,村里富富千口,为老百姓多做好事,我心里舒坦”,段建彬告诉记者。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向明超 通讯员 张颂奇)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