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收藏独领风骚
现在的杨翔飞,通过18年的努力,已经在收藏界颇有成就了。杨翔飞收藏的1949年前的党史资料有2万多件,主要以共产党为 主题的收藏 。杨翔飞告诉记者,有时间了多到这里看一看吧,让我们接受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获得一次思想上的感悟。 “延安的天是明媚的天” 当我们看到那么多延安时期文献读物时,细细一看,心中感慨无限,仿佛从延河边遥遥传来了当年高亢嘹亮的歌声。这些出版物的纸张多半是“土纸”,是陕北老乡在作坊里做出来的。纸是土黄色的,厚厚的,柔柔的,糙糙的,恰好透着泥土的味儿。它们让人想起了延安的窑洞。 在一本《五月的延安》。书里田野里大伙儿抢挑重担流大汗心欢畅的劳动场面,清凉山下开大会时一派热烈活跃的气氛,夕阳下延河边同志们谈心漫步的黄昏即景。一位来自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这样写道:“我来自南方的一个城市,走过千山万水来到这里,这里是人民获得自由解放的地方。延安的天是明媚的天;延安,你紧张严肃,延安,你健康活泼。”一身朴素的布衣,伟岸地站在山冈前,毛泽东目光若有所思地凝视着远方,这是延安出版的《毛泽东自传》的封面。这是1937年在延安文明书局出版的最早的珍藏本。让人眼睛一亮,心里头感到亲切,感到温暖。据说,当时美国记者斯诺采访了毛泽东,回到美国出版时,大家一致认为,务必要以《毛泽东自传》的书名出版,因为毛泽东的名字代表着中国的未来,代表着光明的中国。 杨翔飞主要收集建国前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党史文献。如今,这些红色收藏品已达到十万余件,大致可以分为五类:1、中共前期的书报类。2、红色长征时期的遗留物、书报、照片。3、抗战时期的书报刊物。4、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的书报刊物。5、建国前关于毛泽东的书报刊物等。 ”党史资料 是我们党发展史的见证!透过党章的发展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90年走过的救国救民、利国利民、强国富民的道路,追寻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轨迹,探究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历史动因。 在这建党90周年之际,红色收藏家杨翔飞为了表示对党的怀念,也让更多的后人特别是年轻人,通过红色藏品让更多的了解我们党的发展历程,感恩新中国的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奋发向上!衷心的祝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更加繁荣昌盛,走向辉煌的明天!
红色心愿 让红色文化舞动中原
最近,杨翔飞又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杨翔飞受到各地的邀请,作为中国红色收藏家,他始终坚守着这份执著,当他的红色藏品展现在人们面前时,那无声胜有声的语言在默默的告诉你,那个红色年代,那种红色记忆和那份红色情怀。他说,很久以前他的心里就有一个愿望,就是在河南郑州建一座中原红色收藏的博物馆,随着河南省正在进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时候他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特别是前不久河南省举办的黄帝拜祖大典中关于提到中原发展时一个专家的建言,“文化兴则郑州兴中原兴,建设多个博物馆”的建言时,他的心里更是久久不能平静。但愿杨翔飞的梦想早日实现。
记者手记:采访杨翔飞时,他正忙的一塌糊涂,“马上要到建党90周年,最近事情特别多,”他满怀歉意地说。记者在他居所内看到的那些收藏品,只是这18年来所收藏物品一少部分。原本记者好奇于他如何能收集那么多史料,但通过与他交流,发现他跌宕的人生经历其实比藏品更精彩。因家境贫寒,成绩优异却无奈辍学,使他至今不敢面对曾经对他报以极大希望的高中老师。他很想借记者之笔寻找当年数学老师贾晓桃,当面对老师深鞠一躬。他教诲孩子们“做个有知识的人”,并至今为当年未能完成学业而遗憾。他的人生经历从侧面反映出共和国90年变迁的片段。他深爱这片热土,在与共和国共同成长中,用收藏的大量文史资料告诉每个中国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焦宏昌)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