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中地区>河南>河南新闻
中央文明办充分肯定洛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验
2011-01-28 14:15:57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央文明办充分肯定洛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验
 
洛阳市河洛志愿者上路疏导交通,倡导市民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康留国 摄)

中央文明办充分肯定洛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验
 
洛阳创造性地“将中央文明办对地市文明城市考评的办法,运用到对各县(市)区的考评之中”,图为民调员在窗口单位随机抽样调查。(康留国 摄)

1月20日,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同志在洛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洛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的汇报材料上批示:“洛阳创城重视程度高,工作力度大,各项举措实,利民惠民贯彻其中,值得充分肯定。”

1月27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文明网》创建动态栏目全文刊载了《福民强市助创建 文明洛阳总相宜》专稿,集中介绍洛阳创城经验。

福民强市助创建 文明洛阳总相宜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现辖八县一市六区,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44平方公里,总人口657.5万人,市区人口156万。

洛阳是一座渊源深厚、名重古今的城市,也是一座魅力四射、活力十足的城市,素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山水洛阳”之称。洛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和河洛文化的发祥地,一缕文脉贯通古今,代代相承,绵延不绝。

近年来,在中央文明委和省文明委的指导、关心和支持下,洛阳市委、市政府站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高度,坚持福民强市战略,以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载体,以环境创优为抓手,“将中央文明办对地市文明城市考评的办法,运用到洛阳市对各县(市)区的考评之中”,大力开展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创文明城市、创文明社区、创文明景区为主要内容的“三优三创”竞赛活动,积极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在河洛大地奔涌,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在牡丹花城结出累累硕果。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全市人民积极参与

洛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全市的中心工作来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发出“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创建文明城市”的号召。成立了由河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毛万春任政委,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洪昌任指挥长的洛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在全市范围内抽调了30多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作风好的同志,专职从事创建工作,实行市创建办与市文明办合署办公。

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同志在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带动国家森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让全市的环境更加宜居、宜学、宜商、宜业、宜游。“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 ,洛阳市搞创建夺杯拿牌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目的是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建,让更多的群众真正享受到创建的成果。因此,洛阳市衡量创建工作的根本标准就是群众不断满意、更加满意,对各单位的创建工作的评价,就是运用民调机制进行定期随机抽样调查,只有这样,洛阳市与广大群众才能有共同行动的基础,创建工作才能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洪昌在洛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创建文明城市惠民生。要通过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加快科技馆、群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提升档案馆建设管理水平,力争文明城市测评取得新突破;深入开展“三优三创”竞赛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支持驻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搞好双拥共建;依法保护妇女儿童、残疾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在这一创建指导思想下,全市上下迅速形成共识合力,创建工作如火如荼,高潮迭起。

全面加强城市建设 彰显城市品位特色

按照“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并重。随着新区博物馆、市体育中心、洛阳歌剧院等一大批标志性建筑建成投用,一座现代化新城在河洛大地迅速崛起。

同时,洛阳市投入巨资进行旧城改造。改造升级公厕、整治穿城而过的“四河三渠”,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大遗址保护工程,周王城广场、牡丹广场、青年宫广场,龙门、周山、上清宫森林公园等大批公共绿地的一系列创建工程,使城区公园、游园、广场、街头绿地达110余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8%;进行城市亮化工程,城市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亮灯率均达98%以上。形成了“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

改善居民生产环境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洛阳市针对影响城市形象、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相继开展了城市基础设施、露天烧烤、农贸市场、“五小”单位、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流动商贩、沿街门店店牌、市容市貌、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飞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和河渠等城乡面貌大提升专项治理活动,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

洛阳市扎实开展了“关爱生命 文明出行”等专项活动,引导人们养成文明行路、文明行车、文明礼让的习惯。执勤民警警容严整,坚守岗位,文明执勤,交通协管员、社会志愿者认真负责,广大市民自觉遵守规定通过路口看红绿灯、行斑马线;各主要交通路口温馨的提示语、警示语、遮阳蓬为行人营造了和谐的交通环境,使交通法规与人文关怀有机地融为一体。

目前,全市已建成100多个社区图书室,藏书近百万册;各城区相继推出了环卫进社区、阳光早餐进社区等便民措施,使社区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各城区下岗的“4050”人员和无业人员,被招聘到街道、市场和公厕管理等公益性岗位,使上万名无业人员就业上岗。市民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使和谐社区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科教、法律、文体、卫生“四进社区”、关爱空巢老人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使得与邻为善、互助友爱、明礼诚信、和睦相处的新型邻里之情日渐浓厚。

健全组织建章立制 志愿活动方兴未艾

为了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增强志愿者工作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洛阳市列编成立了洛阳市文明办志愿者工作科,筹备成立了洛阳市志愿者联合会,叫响“河洛志愿者”品牌,建立了“四位一体”(市成立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各区成立相应的志愿服务工作支中心;各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站;各行业、单位、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工作队伍)的志愿者服务网络。目前洛阳市志愿者工作已健全组织,建立机制,活动逐步深入,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把“河洛志愿者”活动打造成了洛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一个特色亮点。

洛阳市社区志愿工作服务站有专人值班,有专门电话,有宣传栏,设站长、副站长。同时还建立健全了十星级志愿者服务站考评机制,有详细的考评项目、考评标准,全市元月底前158个社区将全部完成建站工作。目前洛阳市“河洛志愿者”已经突破了23万人,总数接近市区总人口的15%,不断发展壮大的志愿者队伍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巾帼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公务员志愿者、“工友”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学生志愿者、群众团体志愿者和“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等9支志愿者队伍。目前,洛阳市“河洛志愿者”总体规模已达到全市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参与各类志愿者服务的人数占在职干部职工的90%以上,企业参与各类志愿服务的人数占在职干部职工的80%以上。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涌现出了乔文娟、许北鼎、邢占江等爱心个体,任耀光爱心车队、水上义务搜救队等爱心群体,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

该市各志愿者团体深入社区、学校、福利院、各交通岗亭等服务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使“河洛志愿者”助交通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每周六、周日全市60个重要路口都有统一佩戴“三红一哨”(红旗、红帽子、红绶带,哨子)的河洛志愿者上路助交通,通过发放交通法规宣传单、文明卡,劝导行人文明出行,来倡导市民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

精神凝聚全民力量 文明引领时代风尚

为塑造城市和谐精神,洛阳市从2001年开始实施“十年道德工程”,相继开展了“礼仪洛阳、诚信洛阳、魅力洛阳”、“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百万市民学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了由浅入深、由点及面、逐年提高、层层递进的市民素质教育链条。

洛阳市围绕国家大事喜事,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热情迎奥运、文明我先行”,“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和“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洛阳市大兴文明礼仪之风、读书学习之风、勤俭节约之风,塑造文明洛阳、礼仪之城的良好形象。突出抓好行业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健全岗位文明行为规范,促进行风转变。

洛阳市精心组织好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推荐和河南省及洛阳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切实抓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把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作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十二五”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切实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程,努力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深入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文明洛阳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洛阳,一个从古代文明中走出的魅力名城,一个在文明创建中焕发新姿的现代都市,创建工作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幸福洛阳”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提升市民幸福度,激发市民幸福感”的创建之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等城市名片熠熠生辉。

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宏图已经绘就,落实重于泰山。洛阳市必须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必须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必须保持清醒、应对挑战;必须明确目标、砥砺奋进。

洛阳市将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中心工作抓创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民办实事、群众得实惠为目标,以弘扬洛阳城市精神为动力,按照“为群众造福、靠群众创建、让群众满意”的创建工作思路,遵循“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形式多样”的理念,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努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迅速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高潮,为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创建“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带状发展、生态宜居”的新洛阳增光添彩。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张雷龙 通讯员 康留国) 编辑:冯媛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 详细

各地新闻
国务院办公厅27日发出通知,对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作出具体部署,要求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对于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不到位,房地产相关税收征管不力,以及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也纳入约谈问责范围。>> 详细
点击排行
  各地两会新思路频现 四大热词点睛发展新境界
铁道部称火车票暂不会调价 黄牛党难解买票难
 
视觉